1月16日,为践行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战略决策,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恰当沟通金融、法治、文物与科技,在开元通宝发行的1400周年之际,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云德律师事务所主办的“金融•法治•文物——暨开元通宝发行1400年”为主题的学术沙龙在云德律师事务所举办。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张荣刚教授、西安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黄必方、中国建设银行西安莲湖路支行副行长李想、云德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丁云波出席沙龙并讲话。同时,30余名来自金融界、法治界、文物界以及高校代表参加了本次沙龙活动。
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张荣刚教授从“高”、“深”、“实”三个角度,即格局高、视野高、有深度、有实学评价本次活动。他认为本次活动,把经济金融活动和法治化进程融合在一起思考和探索,会形成新的思想文化,升华为有价值的理论认知和实务启示。同时,张校长指出,本次活动是法治学院成立以来第一个重大活动,学校对此十分支持。
西安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黄必方认为,本次活动的主题非常好,内含非常丰富,将金融、法治或文物串联起来,非常新颖。同时,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会议上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对于法治历史我们应当非常重视。本次活动将金融、法治、历史结合在一起是交叉学科撞击火花的一个盛会。
中国建设银行西安莲湖路支行副行长李想和与会代表分享了货币的演变过程,从贝币到如今的数字货币。同时,他提到货币只是一种手段,并不等同于财富,国家的财富是产能,是服务,是科技,是供求。对个人而言,货币固然重要,但是货币是我们具备能力的体现,货币可以被盗窃、贬值、流失,只有能力才是硬通货。最后,李想副行长建议:不论是个人还是经营机构,都应该致力于持续不断的提升自身能力。
陕西省十大法治人物、云德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丁云波指出,今年正值开元通宝发行1400年,本次活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挖掘、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金融和法律相结合上,云德律师事务所成立了专供金融法律的部门,并在金融之都深圳设立了云德中国区运营中心。沙龙有幸邀请到了各位金融界、文化界、法律界的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金融、法治与文物。希望立足于西安这个历史文化古都,立足于文化大省,把政法的法治理念、法治文化、法治金融,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在主旨报告单元,西北大学尹夏清教授、西北政法大学陈玺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胡耀飞副教授分别以《开启中国钱币的新纪元——开元通宝》《钱财与赃罪:唐代司法实践中的赃罪》《王黄之乱经济问题刍议》为主题阐述了“开元通宝”的历史、意义以及对现代社会金融、法治、文物影响的重要性。同时,沙龙活动中,出席的各界代表围绕本次活动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西北政法大学闫晓君教授在总结中提到:我们在这里举办的这个学术沙龙,表面看来跟法治建设关系不大,也有人说史学是一种无用之学,但是,无用总是有大用。刚才几位点评的专家提到,我们今天进行的法治建设,不能走西方的道路,当然也不能走中国的老路,我们要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新路。历史是很好的老师,在法治变革的百年节点,我们需要回头看,停下我们的脚步,回望一下历史,倾听先贤的声音。今天的沙龙活动,不仅仅带我们回到了历史的现场,还在考证历史事实真相的基础上,探求其中的道理,这个道理包含法理、经济以及金融能力。
活动中,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副院长陈玺教授、《中国钱币界》杂志社总编、西安高陵古代钱币博物馆馆长张振龙先生向与会嘉宾赠送了各自签名的《唐代钱法考》以及《唐高宗李渊新考》图书,张馆长还向嘉宾赠送了“开元通宝”,一度将活动掀起高潮。
本次沙龙基于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和新时期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旨在共同促进西北地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经济合作,法律先行。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形成法律合力,共同提升西北地区和“一带一路”法律服务水平。通过法律人共同奋斗,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扎实的法律基础,开辟良好法治空间。
开元通宝为唐代货币,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此次改革是中国古代货币时代更替的里程碑事件。自“开元通宝”铸行,中国货币由“纪重钱”时代跨入“通(元)宝钱”时代。(周菲)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