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县美原镇大胆探索、大胆尝试、大胆实施,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治理提升、农民持续增收、生态文明改善“四项重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打造出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的示范样板。
文︱曲静
三年新建项目47个、新增投资1.82亿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63家、新增职业农民376人、新增就业1366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9012元增加至11549元,增幅达到28%。
农业现代产业园
富平县美原镇自2017年6月获批省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片区以来,认真落实试点试验改革要求,坚持“创新体制机制、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大胆探索、大胆尝试、大胆实施,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治理提升、农民持续增收、生态文明改善“四项重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镇域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打造出综合改革的成功样板。
因村施策,壮大集体经济
“可别小瞧这布,我们的好日子就是它给的!”织女陈妮妮说。美原镇鸿雁村的手织布技艺一直有很高的声誉,但是长期停留在自给自足的状态。从2018年开始,鸿雁村依托本村的手织布技艺,引进并建成木兰摇粗布加工有限公司,采用“工厂+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把传统织布技艺变为帮助村民致富增收的“宝贝”。如今,鸿雁村木兰摇粗布加工项目粗布非遗获批挂牌,非遗文化传承、学生实地研学、文创产品开发如火如荼,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入股木兰摇粗布加工,铸就央企村企合作典范。
金粟山
近年来,美原镇坚持因村施策、试点先行,始终把集体经济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全镇16个村全部建立了集体经济,在全县率先实现了集体经济项目全覆盖。截至目前,累计实施28个项目,投入财政资金3380万元,其中团结村葡萄产业园项目累计投资1300余万元,为富平县目前投资体量最大的村集体经济项目;联友村奶山羊综合服务中心为全县首个集良种繁育、奶山羊养殖、技术培训、养殖服务、鲜奶收购于一体的集体经济项目,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和引领性。
在集体经济发展中,该镇通过“两坚持两确定,镇党委掌舵,村支部划船”,强化组织实施,依托各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实际,利用试点试验资金,强化项目支持。通过“建设用地、集体土地双达标”,为集体经济项目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不断强化机制创新,根据各村发展实际和产业特点,创新集体经济运营模式,探索形成了村集体自建自营、自建他营、承包经营、本土资金托管、“飞地”经济等模式,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创新资金监管模式,确保集体资金安全;创新带贫益贫模式,建立了“631”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办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创新项目监管模式,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方法、制度等长效机制,通过“一提二议三审四批复”确保项目的快速推进和规范、健康运行。
德法并举,提升乡村治理
“对我们老年人来说,现在已经很幸福了,我想今后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幸福。”说起在村里的生活,鸿雁村村民陈庆军由衷地赞叹着。近年来,美原镇坚持德法并举、培育新风,认真落实乡村振兴“20字”方针,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抓手,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建设善治乡村,推动乡村治理跃上新台阶。
木兰摇
该镇各试点村结合本村实际修订了村规民约并建立负面清单,实施了村规民约文化墙建设,营造氛围,强化道德约束和制度约束,引导群众破除陋习、崇尚文明。通过村规民约的全面落实,村风民风更加淳朴,解决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集体观念淡漠、公益心不强、集体土地乱搭乱建等问题。同时,各试点村挂牌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文化协管员为主导力量,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建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工作机制,打通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最后一公里,镇村“一把手”工程、搭建五大平台、开展“六传”主题活动、落实“六有”保障机制等“1566”组织框架和工作体系已全面形成。
针对村组管理服务粗放问题,在各试点村推行网格化管理,切实提高管理服务实效,实现了“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精细化服务贴心到位,对全村所有住户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对各户建档立卡,针对各户的经济收入、产业基础、家庭结构、利益诉求、成员修养等具体情况,将群众划分为放心户、关心户、连心户,分别对其实行“在线、一线、热线”服务,在日常工作中包联人员做到“绿户门前放心行,黄户门前停一停,红户屋内留一留”。
产业发展,促进增产增收
“这是镇上指导、村上具体实施的果蔬大棚,除去给群众分红之外,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收益4万余元。”联友村主要负责人所说的果蔬大棚,是美原镇借助“农综改”试点试验带动效应,盘活村集体土地、利用涉农资金而建成的联友村果蔬大棚种植项目。近年来,该镇坚持因地制宜,对试点村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研判,发挥集体经济示范带动效应,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壮大“一村一品”,增加集体收入,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基本解决了各村无主导产业、无钱办事、增收乏力的问题,提升了脱贫攻坚质效。
怀德生日会
其中在实施联友村奶山羊综合服务中心时,美原镇与相关企业达成奶山羊托管合作协议,对全镇4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帮扶,帮扶期内每户增收3500-4000元;试点村集体经济项目2019年度实现收益33.8万元,贫困群众分红18.696万元;试点村集体经济项目共带动贫困劳动力25人。
为解决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后劲不足、特色产业发展不强问题,结合全县产业发展特点,美原镇全面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对种植柿子花椒药材每亩补助300元,对养殖奶山羊每只补助500元,激发了群众发展特色种植和规模养殖的积极性。为解决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不足问题,该镇利用试点资金20万元扶持新型经营主体,试点村新增新型经营主体26家,涉及奶山羊养殖、柿子种植、花椒种植、食品加工等行业,有力带动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美丽乡村
同时在试点村相继成立花椒、中草药、柿子种植以及奶山羊养殖4个“农民智囊团”,通过线上线下交流方式,为农户答疑解惑、解决难题,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依托苏陕扶贫、国有企业招工、社会行业招工等,先后在试点村开展劳务培训21次,培训人员1250人次,安置就业416人。
文明生态,振兴美丽乡村
干净整洁的村间道路,葱郁蓬勃的田园风光,美不胜收的绿地花园,整体统一的村容村貌,墙壁上的村风家训、美德故事……行走在美原镇的乡村,有一种人在画中徜徉的感觉,处处让人感受到新农村的美好与活力。美原镇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治山理水、治污降霾,坚持全域治理、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宜居新美原,生态文明建设驶入了快车道。
葡萄种植
该镇以试点村为示范,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全面推进垃圾污水治理、硬化、绿化、亮化、门前改造、广场节点等九项工程和“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十个一工程,共硬化绿化道路65公里、安装路灯683盏、门前改造1592户,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县率先实现全覆盖。同时,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先后修建二级公路18.8公里、通村公路57公里,被渭南市评为市级“四好公路”示范镇。在试点村建立健全了卫生长效机制并得到有效落实,全力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建成垃圾中转站,实现了“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解决了农村卫生环境脏乱差问题,经过近三年的整治,群众的卫生习惯基本养成,创建市级卫生乡村2个、县级卫生乡村8个。
同时,该镇狠抓生态建设,大力推行“农工、农旅、农商”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推进频阳大地园林化,实施三北防护林和水土流失治理,实施金粟山山门改造、金粟山旅游专线项目,美杨路两侧50米范围内建成柿子产业经济林带,全镇累计建设绿色道路183公里,新增林地2600余亩,绿色成为美原主色调。铁腕治污降霾,扎实推进“双替代”工作,试点村共实施煤改气458户、煤改电1165户,利用金粟山山前荒地和山上风力资源,引进了风电项目,用能结构实现历史性、根本性转变。
综合改革激发了美原镇的发展活力,试点先导作用凸显,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镇域经济社会得到了全面发展。一系列成就奠定了美原镇的发展基础,也激活了不断创新的动力,美原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镇将以乡村振兴为统领,对标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要求,继续扎实实施配套项目,精心梳理、挖掘、提炼改革经验,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不断提升综合改革的整体成效,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责任编辑:聂茵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