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县坚持把城市基层党建与创新城市治理深度融合,以“共享城市、幸福澄城”为目标,通过优化管理、整合资源,在社区、街道及行业单位之间形成组织网络系统化、基层治理一体化的城市基层治理方式,推动基层党建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
文︱刘蕾
近年来,澄城县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探索推行“五化一体”(即组织网络系统化、基层治理一体化、服务群众精准化、核心引领示范化、运行保障长效化,打造城市基层党建综合体)工作模式,以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为依托,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辖区各领域党组织为驱动,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引领和带动各类组织、群团、资源共同参与城市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进一步做强街道、做实社区、做优服务,促进了城市基层党建向系统化、精细化、品牌化迈进,构建了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澄城县冯原镇吉安城村第十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
立足基层,推动街道统筹协调能力
立足基层,就近服务群众是城市治理的重要基础。为了打通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澄城县先后出台《关于调整城关街道办事处主要职责和内设机构的通知》《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街道8项主要职责,优化街道“六办一站两中心”模式,涵盖综合执法、公共服务、政务服务等领域,引导街道集中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并在全市率先取消街道承担的招商引资、项目策划等工作任务,推动街道工作重心转移到公共服务、管理、安全等社会治理上来;建立了街道“权责清单”,增加对驻区单位及主要负责人在创先争优、文明创建、评选先进、“两代表一委员”推荐等方面的审核建议权、一票否决权;强化街道社区年度考核话语权,规定街道社区对有关职能部门和驻地单位的考核权重不低于10%。积极开展社区“减负增效”专项行动,实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制定社区公共服务事项6类27项内容,做到人财物同步下放。同时,建立服务项目负面清单管理,使社区集中精力抓治理搞服务。
城关街道彩虹志愿服务
强化管理,夯实社区基层基础组织建设
社区工作者作为城市基层治理和社区服务的主力军,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骨干力量。近年来,澄城县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社区服务的管理水平,多举措、系统化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制定了《澄城县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实施方案》,以3000户为基础,按需核定社区工作者,实行人员配置网格化;制定严格选派标准,实现进入渠道规范化;通过内选、外引、下派等多种形式,实现干部队伍多元化;推行“社区干部——社区‘两委’干部——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镇(街道)领导岗位”渐进式晋升机制,实现人才培养职业化;通过上挂、轮岗、外出学习等方式,实现素质能力专业化;优化评价标准,实现考核管理差异化;推行社区正职、副职、专职、委员“四岗十八级”等级序列,实现薪酬体系标准化。
澄城县党建促脱贫培训会
在提升社区基层基础方面,澄城县实行县级党员领导包联社区、城市党建月汇报工作机制,联动解决了小区停车难、街道体制不畅等45个问题。突出特色差异,在3个城市社区实行“一社一策”,打造诚信友善、文明宜居、和谐共享等主题特色社区。以街道“一体四中心”为依托,建成了2个集便民服务、健康小屋等功能为一体的示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行一厅式服务模式。开通了“民情直通车”服务平台,先后累计联动驻区单位合力解决 “九路新村巷道管道铺设”等民生问题460余件,处理矛盾纠纷180余件,社会治安事件11件。
在此基础上,澄城县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探索建立“四联一单”做实小区党建工作模式,通过镇街统筹、社区划片、单位包联、物业参与“四方”联动,做实做细社区网格化管理。推进小区党组织建设,构建了“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长——单元党员中心户”组织链条。组织开展“亮净精”专项治理引领行动,打造了三个三分之一精品、宜居、规范小区,进一步加快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和治理成效提升。
互联互通,提升基层党组织发展活力
为了打破各领域党组织的行政隶属壁垒,澄城县不断完善党组织互联互通体制机制。实施“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响应机制,建立“双报到”制度,实现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全覆盖”。在疫情防控期间,建立了县级领导包联片区、部门单位包联小区责任制,实行网格长、楼栋长、网格员“两长一员”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各类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成立小区党员先锋队,组建了198个小区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累计3600余名党员干部主动亮身份,参与联防联控。
县委书记王万庆专题调研城市基层党建工作
由街道社区、驻区单位党员干部联合建立“彩虹”志愿服务队,在小区治理、社会救助等7个方面开展志愿服务800余次,建立“爱心超市”定期开展积分兑换。在人口活动密集地修建了2座“彩虹庭”,为居民提供饮水、雨伞、充电、药品等便捷服务,形成了覆盖全县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立了“乐群家园”“康乐家园”“习风亭”等一批“党群之家”,培育出了“日间照料中心”“快乐成长驿站”等服务品牌,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找到组织、享受服务。并以街道社区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为平台,常态化开展党建主题活动。针对特殊群体,建立档案,对接需求,由在职党员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组织开展“微心愿”线上线下征集认领活动,架起了党群干群“连心桥”。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