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建好扶贫产业园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发布时间:2020-11-16 17:49:33 来源:中国报道

自2018年开始,澄城县委、县政府提出产业扶贫“两个全覆盖”的发展要求:以整县脱贫摘帽和农业产业全面升级为总目标,聚焦贫困户增收、集体经济壮大,实现扶贫产业园村村全覆盖、贫困户长短产业全覆盖。

文︱刘蕾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关键在培育带动贫困群众发展壮大稳定增收的致富产业,重点在建立健康运行的长效脱贫机制。澄城农业小农户分散经营的传统模式,专业化、现代化程度低,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指导,生产成本高、标准不统一、产业链条短、效益不明显,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形势的发展。贫困群众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缺市场,难以通过产业稳定增收脱贫,新型经营主体在组织和带领小农户抱团发展,对接“大市场”上缺乏载体和平台,集体经济薄弱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短板和瓶颈。

澄城县寺前镇村党组织+扶贫产业园

面对这种困局,澄城县结合县情实际,统筹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壮大村集体经济、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作用,提出扶贫产业园村村全覆盖的思路,积极建设扶贫产业园,走活“三步棋”,一是产业覆盖了全县所有贫困户;二是为壮大集体经济搭好了架子;三是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用发挥搭建了平台。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产业扶贫“两个全覆盖”,一园走活“三步棋”的思路和模式逐渐产生并成型了。

多措并举,扶贫带贫工作成绩斐然

2018年以来,澄城县围绕苹果、樱桃、花椒、中药材、黄花菜、特色水果等主导优势特色产业累计建设扶贫产业园158个,总面积3.8万亩,覆盖了155个农业村,其中贫困村全覆盖,覆盖贫困户11213户、39245人,75个扶贫产业园按约对贫困户进行了分红,分红金额353.6万元,受益贫困户2990户,扶贫产业园在“一园走活三步棋”上发挥出一定的积极作用。一是集体经济实现破零。在2018年扶贫产业园的基础上,2019年新建8个,全县155个村建设有至少一个扶贫产业园,为集体经济发展搭建了载体和平台,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实现了零的突破。二是产业档次得到提升。按照主导产业覆盖100%贫困户、80%村民、70%耕地的发展目标,重点扶持建设百亩以上扶贫产业园,鼓励集中连片发展产业,全县扶贫产业园总面积达到3.8万亩,农业用电、生产道路、节水灌溉等基础配套设施提升了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产业选择因地制宜。镇村结合资源禀赋选择合适产业,基本形成了以苹果、樱桃、花椒、中药材、特色水果等主导优势特色产业为主的产业格局,尧头、安里、庄头等镇引进了黄桃、尖柿、金银花等新兴产业。其余园区选择了核桃、红薯、黄花菜、特色水果等产业。四是基本达到“两个全覆盖”。目前除5个非农业村外的157个村,扶贫产业园已覆盖155个村,其中贫困村达到全覆盖;产业覆盖贫困户11213户、39245人,基本实现“两个全覆盖”目标。五是带贫作用初步显现。全县扶贫产业园优先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入园务工,在获取薪酬的同时提升产业发展能力,目前贫困户务工达到6000人次以上。2018年,全县短效产业园和套种短效作物的园区当年实现营收,占比达到47%。75个扶贫产业园按约对贫困户进行了分红,分红金额353.6万元,2990户贫困户获得100元-3500元不等的分红。

澄城扶贫产业园

多种形式,扶贫产业园区建设齐头并进

澄城县在扶贫产业园的建设发展中,注重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突出村集体在扶贫产业园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尊重合作建园的新型经营主体作用,兼顾集体、贫困户、新型经营主体三方利益,探索扶贫产业园持续健康发展模式和机制。

村集体独资建设扶贫产业园。利用村集体统筹协调好创业,好干事的优势,由村集体争取各类财政投入自主建设扶贫产业园,产业园由村集体100%占股,村集体制定产业园管理制度,自主运营扶贫产业园。韦庄镇15个村全部采用此种模式。

寺前镇牡丹扶贫产业园

村集体控股建设扶贫产业园。村集体通过会议确定信誉好、参与积极性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合作建园。由村集体争取财政资金作为主要投入,合作建园的新型经营主体自筹资金参股建设,扶贫产业园由村集体控股,新型经营主体以自筹资金和管理技术参股,合理设置股权比例,新型经营主体按照合作协议发挥专业特长具体管理运营产业园,村集体对管理运营和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盈利后按照股权比例约定分红。冯原镇21个扶贫产业园采用此种模式。

村集体参股建设扶贫产业园。引进实力雄厚、经营良好、信誉度高、园区规模大的新型经营主体,通过镇村协调,由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主导进行投入,村集体将财政资金和财政投入形成的各类设施参与到产业园,通过量化确定参股比例,按照协议约定获取分红。赵庄镇、寺前镇吴家坡村葡萄扶贫产业园采用这种形式。

多点发力,推动扶贫产业园建设顺利开展

在扶贫产业园的建设中,澄城县围绕确定主体、资金保障、产业规划、技术帮扶等重点全面发力,推动扶贫产业园建设顺利开展。

寺前镇吴坡万吨生态米(果)醋产业园

抓好产改建主体。全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扶贫产业园持续健康发展建好实施主体。按照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权设置、建立组织的程序,全县160个行政村和2个农村社区全部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并通过县级、市级验收。156个村和2个农村社区完成所有程序,并赋码颁证,成立了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指导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完善各项章程,规范扶贫产业园合作协议、分红协议、扶贫协议等,完善产业园管理运行机制、带贫益贫机制,确保扶贫产业园持续健康发展。

盘活资金尽其用。2018年,县财政部门综合研判,全盘谋划,整合资金总规模2亿元,全部用于支持产业扶贫。全县安排切块到镇(办)项目资金3000万元,切块到镇(办)的资金、项目由镇(办)统筹安排使用、部门监督评估。同时,全县安排扶贫专项资金153个项目4980万元,支持扶贫产业园配套设施建设。涉农整合资金切块到镇的制度安排,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政策导向,极大激活了各类资源要素的潜力,也激发了镇办发展产业的自主性和干事创业的热情。

庄头镇宋家庄扶贫产业园

技术帮扶破难题。澄城县把技术帮扶作为产业脱贫的关键环节,强化靠前服务、靠近实训,重心向下、土洋结合、实用实效,不断增强贫困村和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建立了产业脱贫技术帮扶“110”指挥中心,成立10支小分队,包抓指导10个镇(办);吸纳农技专家、新型经营主体、职业农民3种技术人才,组建种植、养殖、设施、林果综合4支服务团队;配备5辆110技术服务直通车;抽调400名产业脱贫服务“小红帽”。依托“110”平台统一调度,通过电话热线、上门入户等方式,组织服务突击队24小时全天候解决贫困户技术难题,实现传统技术培训向现场技术帮扶的根本性转变,有效打通产业扶贫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县产业脱贫技术帮扶“110”指挥中心共对157村开展了专题技术服务,受惠群众28000余人;受理群众求助85次,出动“小红帽”服务分队63次,为260余户贫困群众解决了产业发展难题。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