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引领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是新一届政府确定的“开门第一件大事”。
文︱刘蕾
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推进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曾经说过:“‘放管服’改革实质是政府自我革命,要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计利当计天下利,要相忍为国、让利于民,用政府减权限权和监管改革,换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释放。以舍小利成大义、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群众在线办理业务
近年来,澄城县紧紧围绕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以“便民、高效”为宗旨,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为抓手,坚持面向群众、面向社会,采用信息化管理、开放式办公、各窗口联动的运行模式,通过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服务机制,不断改善便民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营造了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树立了政府窗口形象。
快速搭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
澄城县“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依托县政府网站及渭南市政务服务网数据共享平台进行建设,并与市级平台数据无缝对接。目前,政务服务网络平台已与省市平台对接到位,实现互联互通。全县设立了93个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接入点并延伸到10个镇,“一网通办”网络及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涉及的836件事项,按规范要求全部录入,实现网上电子化办理。
加强政务服务信息公开和数据共享
澄城县在政府网站网上政务大厅和实体政务大厅,集中公开审批和服务事项办理依据、条件、程序、期限、所需提交材料目录等,并实行动态调整。编制办事指南,通过政务服务大厅宣传栏、信息资料索取点以及网络平台等方式,方便公众查阅、取用、下载。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不断简化优化办理流程,丰富办理形式,做好便民告知,以“政府多费心”换“群众少操心”,“政府多服务”换“群众少跑腿”。
行政审批服务大厅
加快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建设步伐
澄城县搭建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促进全县政务信息资源互通共享,打通信息孤岛。推进实体大厅与“网上大厅”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同步办理,推动政务服务整体联动、全流程在线,做到线上线下一套服务标准、一个平台办理。设立4个综合窗口,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整合部门窗口,归并组合、流程优化后,划分了市场准入、涉农服务和社会事务等区域,精简行政审批报件材料,杜绝重复申报、多头申报,精简报件材料内容,不再要求当事人重复提供,加快形成互通共享、畅通快捷的全县行政审批“一张网”,强化对企业和办事群众“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实现线下“一窗通办”、线上“一网通办”。
大力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改革
澄城县制定《澄城县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工作方案》,召开全县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工作推进会,为加快工作进度,按照时间节点要求迅速划转。积极与各涉及划转部门衔接,对涉及划转的16个部门单位162项事项进行梳理学习,暂不划转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大厅办理,理顺与部门之间权责关系,完善政务服务网上事项调整及要素修改工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政务服务大厅
持续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能力
澄城县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就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从改革概念、起源进展、法律政策依据、改革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讲解交流。召开行政审批局业务事项办理流程核定会,梳理事项、细化流程,并对梳理事项逐一学习交流。开展为期10天行政审批业务大讲堂暨综合窗口人员培训会,学习掌握事项办理条件、申报材料、办理流程、法律依据、办事时限等。我们将通过以会代训、以学带训,狠抓业务培训与学习,同时建立一套形之有效的工作管理制度,提升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确保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目前,澄城县梳理审批事项836项,梳理“最多跑一次”高频事项100个,并在政府网站公布“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的审批服务事项目录,网上办事比率达到90%,企业和群众办事材料减少60%以上。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现有面积4200平方米,进驻服务部门20个,设置服务窗口65个,进驻审批服务事项162项,窗口工作人员80人。年办件量达5万余件,目前累计受理各类行政许可、便民服务类事项52万余件,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均达到99%以上。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