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创新脱贫模式,实现了“扶持一个园区、带动一个产业、发展一片经济、脱贫一方百姓”,走出了一条产业全覆盖、收入多渠道、兜底有保障的扶贫新路。
文︱路英
大荔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最开阔地带,黄河、渭河、洛河在这片土地上奔流,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县。在这里,有150万亩耕地,有42万亩冬枣、10万亩黄花菜、26万亩桃李杏等特色时令水果,设施果蔬全省面积第一,是陕西省发展设施农业最早的县。
冬枣小镇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大荔县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紧扣“1+”发展思路,始终把产业兴村作为引领脱贫攻坚的有效抓手,按照“一村一园”的模式,采取“镇建扶贫产业园、村设产业互助组、党员创办扶贫示范田”的办法,变“输血”为“造血”,实现了“扶持一个园区、带动一个产业、发展一片经济、脱贫一方百姓”的目标,探索走出了一条产业全覆盖、收入多渠道、兜底有保障的全方位、立体式扶贫新路子。2016年—2019年底,6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4608户54777人实现脱贫。
党建引领,绘制脱贫路线图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大荔县坚持统筹抓脱贫攻坚,牢固树立“抓党建促脱贫”的理念,充分发挥县委统揽主导作用,提出把“农村改革”“三资清理”“村集体经济壮大”与“产业扶贫”创新融合,因镇因村施策,育主体、抓三变、建园区、促产销,选准产业发展方向,实现富民与兴村的有机统一。
黄花菜产业园区
思路决定出路。大荔县改变以往将扶贫资金注入企业,“一股了之、一分了之”的简单产业扶贫方式,创新将扶贫资金切块下达各镇办,发挥镇办党委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全县范围内通过“党委+村集体经济+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有效对接。2019年,大荔县投资5430万元,在全县新建了86个扶贫产业园、1500多个大棚,扩大设施农业8000多亩,充分发挥了产业扶贫资金的放大效应。
在经营方式上,明确产业园所有权归集体,收益归集体经济,具体由党支部负责,能人、“土专家”专人经营,贫困户可以通过土地入股分红、产业增效返利、工资性劳务报酬、发展种养业等多种渠道增加收入。此种方式既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突出矛盾,又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年年有效益、园区年年有岗位、贫困户年年有分红,实现了集体收益和贫困户增收“双赢”。
理念出新,打造现代农业园
为了避免产业园建设千篇一律,大荔县结合各镇办主导产业,根据产业园建设实际情况,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原则,严格项目立项,科学规划产业园规模,一园一规划,一园一研判,确保建设的扶贫产业园立项科学,项目可行。同时,按照“谁统筹、谁论证”的原则,逐镇召开扶贫产业园建设项目方案评审会,由统筹资金主体聘请具有资质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拟实施的产业项目进行论证,确保扶贫资金不落空、每分都用于发展产业上,用于壮大集体经济,用于增加贫困户收入。
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产业园区,精心打造了融合地域因素和产业特色的一系列主打招牌,一座座日光温室、钢架大棚拔地而起,冬枣、黄花菜、高石脆瓜以及双孢菇、花卉苗圃等产业园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一个个展示产业发展成果的名片符号蓬勃而出,全县基本实现了基础产业常态化、支柱产业长效化、增收产业基地化、劳务产业技能化、个性产业经济化的规模化发展模式。
可以说,在大荔,一座设施大棚就是一个生产车间,农业园区就是工业园区,农民就是产业工人。今年,大荔县将再投资5150万元,新建51个扶贫产业园,最终实现“一村一个扶贫产业园”。
以民为本,连接紧密利益链
大荔县将“造血式”产业脱贫作为激发和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的核心,通过贫困户参股建园、入园经营、流转土地、园区就业务工等多种形式,支持能够发展产业的群众发展产业,帮助没有产业发展能力的群众在产业发展中稳定就业,鼓励没有稳定就业能力的群众勤劳致富,努力实现利益“双赢”最大化。
在今年剩余的贫困户中,半劳动能力或完全无劳动能力就占近70%。根据实际情况,大荔县创新发展“支部+产业+贫困户”模式,产业园收益由政府主导按2:3:5的比例分配,20%用于增加集体收入,30%用于回收投资,50%分给贫困户,“租金+薪金+现金”的“三金链接”扶贫模式,在正常分红基础上,有效解决了无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
完善新型经济主体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行“企业+贫困户”模式,建立企业原料供应基地,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鼓励贫困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统购农资、统一销售,带动贫困户发展高产、高质产业。同时,鼓励开展股份合作,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等入股,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受集体收益分配权,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下稳固基础。此外,规范扶贫园区运维管理、收益分配等工作,推动园区与商超市场、电商企业、新零售平台等形成稳定产销关系,提高贫困群众参与度、受益度。
目前,全县产业园共带动贫困户6788户、22461人,所有未脱贫户均已纳入到扶贫产业园,830余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在产业园就业,平均每户可通过务工年收入2万元以上。2019年底,大荔县建档立卡户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3150元增加至9278元,年均增长31%,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90%以上得到了产业扶贫支持。
决胜之年,大荔县将继续创新产业扶贫发展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贫困户增收基础,确保贫困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