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陕西省汉阴县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0-11-11 11:38:4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乡村治则百姓安,乡村稳则国家稳”。近年来,陕西省汉阴县顺应改革大势,坚持服务为民、管理靠民、治理惠民,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为乡村治理夯基固坝、疏渠引流,释放出了涓涓源头活水。

汉阴县地处陕南秦巴腹地,全县总面积1365平方公里,共有10.5万户、31.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近27万,乡村治理一直都是基层治理的重中之重。为做好乡村治理这篇文章,汉阴县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乡村治理中,村域服务半径过大、服务力量不足、治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创新推行以“党员联系群众、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中心户长联系居民”为纽带,以管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为路径,以高效治理平台为支撑的“321”乡村治理模式。

“三线”拉近干群心

乡村治理要达到共建共治共享,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有效参与,关键是“共建”。如何才能动员全县有能力的人员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呢?这是摆在乡村治理中的首要难题。

“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乡村治理的“能人”主要是党员、人大代表、中心户长这三方面的人员,把这些人员的力量调动起来,作为乡村组织的延伸和补充,通过他们把分散的一户一户群众串起来,让大家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可以不断提升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度。以前,全县各村的村干部只有5至7名,通过深挖“三线”人员的力量,现在每个村参与乡村治理的“能人”至少达到40人以上,大大增强了工作力量。”汉阴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向诗兵说。

通过将党员、人大代表、中心户长织成三条线,极大地调动了社会“精英”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壮大巩固了乡村振兴发展最根本、最基础、最稳固的一线力量。全县有能力的2123名党员、629名各级人大代表、2354名中心户长讲奉献、带头干、领新风,活跃在乡村治理的最前沿,汇聚起了上下同欲的磅礴力量。

“两化”筑牢平安基

没有乡村的平安稳定,就无法实现乡村的繁荣发展。为筑牢乡村平安建设堤坝,汉阴县坚持工作前置、关口前移,充分发挥农村熟人社会治理优势,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将矛盾纠纷、环境卫生、代办事项等全部纳入网格,并实行网格内人员、资源、服务事项信息化,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服务全覆盖”。同时,从工作细微处入手,根据实际情况将群众分为放心户、关心户、连心户,“三线”人员分别采取“在线”“一线”和“热线”联系,做到因户施策、精准服务。

平梁镇长坝村一级网格长颜家洪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没有推行网格化管理之前,群众发生矛盾纠纷有的因为我们信息不灵,调处不及时,导致经常发生打架斗殴,甚至民转刑案件;现在我管理的这一片共有3名二级网格长,5名三级网格员,有什么情况我们随时都可以掌握,而且发生矛盾纠纷我们首先让知根知底的网格员先去调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依靠网格员“就近、就便、就亲”和底子清、情况明、人员熟的优势,对症下药,做到纠纷发现在早、矛盾调处在先,有效维护了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汉阴县从安康市的进京非访突出县成为全国信访“三无县”,连续五年没有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连续三年公众安全感位居省市前列,连续两年荣获省级“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都是最好的证明。

党建引领强平台

在双乳镇双乳村的村民看来,这些年村里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村民的“话语权”和“自主权”越来越大,“事情怎么办,村民说了算”,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到村庄管理当中,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双乳镇双乳村村民代表沈毅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村里的大事都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来表决,小事也经常和我们通气协商,比如就像我们眼前这座桥,这就是很实际的一个例子。原来这个桥按村两委的方案是要修在原来上边的老位置,但这一方的群众却有不同意见,想将修桥位置再向下移一些,也就是现在这个位置,这附近有学校,还有村上产业发展也在这块,在这修桥作用能发挥的更大,于是我们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最终采纳了群众这个意见,将桥修在了现在这个位置。”

行棋当善弈,落子谋全局。聚焦共建共治共享,汉阴县以党建为引领,着力建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六位一体”村级组织体系,创新推行“两说一商”议事协商制度,建立县镇联管服保障机制,并以信息化服务为助推,构建多方主体参与的乡村高效治理 “大平台”, 为实现乡村振兴搭载强劲引擎。

靓环境,破陋习,树新风,共发展。在乡村治理中,汉阴县通过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 “三乱”整治和垃圾、污水、厕所治理“三大革命”,乡村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推广优良家风、家训、家规,开展道德评议、道德讲堂活动,推动形成“诚、孝、俭、勤、和”的新民风。通过培育发展各类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经济建设和公益文化活动,让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通过推行“两说一商”工作机制,实打实地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变为村党支部的思路和决策。通过把“互联网+”灵活运用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构建起集村况民情、政策宣传、村务公开、便民服务为一体的“321”乡村治理大数据平台,在乡村善治中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近三年,全县各类矛盾纠纷和案件持续下降,今年继续保持良好态势,截至目前,汉阴县是全省112个县区中6个、也是全市唯一个平安建设重点管理零记分县。产业发展蓬勃兴旺,全县发展蚕桑6.6万亩、茶叶2.3万亩、猕猴桃1.2万亩,鼓足了农民的钱袋子;文明新风吹拂“三沈故里”, 汉阴县被评为“全国家训文化之乡”, “沈氏家训”被中纪委网站推广;“镇园产业联盟模式”、“四社融合”体系、“三个一”产业扶贫带贫益贫机制、“138” 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模式等一批乡村治理创新机制,受到中省市的肯定和推广。(文/中共汉阴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唐继虎)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