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市2013年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2017年荣获陕西省首批“省级森林城市”称号,获得陕西省秦东地区“护林联防工作先进单位”,获得渭南市“野生动植物管理先进单位”和“湿地保护先进单位”,渭南市首家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县市。
文︱高少
华阴市土地总面积101.7万亩,辖4镇2个街道办事处,114个行政村、2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万人,非农业人口8万人。全市林业用地面积52.11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34.8万亩,疏林地面积1.23万亩,灌木林地面积12.94万亩,未成林地面积0.998万亩,苗圃地面积0.026万亩,无立木林地0.71万亩,宜林地面积1.4万亩。华阴市森林面积为35.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5.22%。
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共建山水美丽华阴。
华阴市林业工作坚持紧紧围绕“建设国际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名市”的总体目标,在造林绿化、森林资源保护、林特产业发展、国有林场改革、林业生态脱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完成造林绿化13.9万亩,其中人工造林9.5万亩,封山育林3.4万亩,飞播造林1.5万亩,四旁植树632.5万株,绿化道路河流710公里,林业育苗年均2200亩,新增干杂果经济林2.5万亩。
造林绿化工作成效显著
华阴市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推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启动实施了以10大建设工程为重点的“绿化秦东大地建设美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和包括道路、村庄提升改造在内的“美丽华阴”建设,围绕交通道路沿线、河流水系沿岸、城镇村庄人居地和荒山荒坡等重点区域,广泛动员,扎实安排,精心组织,强化督查,开展了大规模的国土绿化行动。
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持续开展。组织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大会战、“植树缅怀,文明祭祖”墓地绿化和免费发放“纪念柏”等活动。积极拓宽义务植树尽责渠道,推行“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形式,筹集资金5.2万元,颁发义务植树尽责证和国土绿化荣誉证书3000余份。初步形成义务植树“实体参与”和“网络参与”共同发展新格局,提高了义务植树尽责率。共免费发放纪念柏45万株,完成义务植树50万株,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0%以上。
林业重点工程进展顺利。精心组织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等各项林业重点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2万亩、封山育林3.4万亩、森林抚育5万亩。积极落实各项林业惠农政策,按时发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和退耕还林政策兑现资金。国家生态公益林保有量累计111.92万亩,完成资金1580.68万元。
重点区域绿化全面提升。营建渭河堤岸防护林,实施美丽新干线工程,完善提升出入境口、城镇景区绿化。渭河堤岸防护林、堤顶绿化工程全线贯通;完成西潼高速林带拓宽和310国道、沿黄公路、北华路、202省道、北赤路等绿化改造提升;完成西潼高速华阴出口、罗敷出口、319县道华阴潼关交界、310国道华阴潼关交界、202省道华阴洛南交界等出入境口绿化提升改造工作;完成东环路、长城路、站前路、华岳大道等城市主干道绿化提升工作;完成游客中心、西线索道等景区绿化改造提升工作,华阴对外形象全面提升。
绿色家园示范村有序开展。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开展绿色家园建设,为全市70个村庄的通村路、连村路、巷道及生产路绿化提供杨柳槐、樱花、红叶李、竹子、石楠等各类苗木110余万株,建成绿色家园示范村36个,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2020年冯池村、晓鹏村、仙峪口村等10个乡村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 “国家森林乡村”荣誉称号。
森林资源保护不断加强
华阴市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设立8个天保管护站,划分管护区,聘用72名管护人员,落实管护责任,对森林资源进行全天候有效管护。同时强化林木、林地管理,对全市森林采伐实行限额管理,依法办理林木采伐手续;坚持不占或者少占林地的原则,严格控制林地征占用申报审批;不断加大巡查力度,杜绝乱占林地、毁林开垦等违法行为的发生。依法查处各类涉林行政案件45起,行政处罚45人,批评教育400余人次。另外,继续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植物检疫条例》和《陕西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全面开展检疫、监测和防治工作,做好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重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防治林业有害生物5000亩。在此基础上,持续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组织开展打击整治破坏秦岭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野生领域违法犯罪行为,救助野生动物200余只,确保了全市野生动物资源安全。在严防森林火灾方面,华阴市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结合工作实际,突出重点,狠抓严管,分阶段安排部署,采取了层层落实防火责任、狠抓防火宣传攻势、严格控制野外用火、重点部位靠前驻防、加大防火督察力度等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森林防火综合防控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火灾损失。连年被秦东护林联防委员会评为先进县市和先进集体。湿地资源保护方面,编制了《陕西华阴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湿地率58.13%,2017年12月通过国家林业局审批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单位。
林特产业快速发展,国有林场改革顺利完成
截至目前,华阴市共发展干杂果经济林11.92万亩,其中核桃4.63万亩、花椒4.23万亩、樱桃0.5万亩、香椿0.68万亩、柿子1.25万亩、松子0.45万亩,油用牡丹0.17万亩。形成了“华山香菊”“华山香椿”“阳丰柿子”等特色经济林品牌。完成“华山香椿”和“华山松”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工作,顺利通过省质监局评审。
同时,华阴市林业局制定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印发了《华阴市加快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出台《华阴市苗木花卉产业奖补实施办法》,积极发展食用花卉、药用花卉和观赏花卉,加快推进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荷花9500亩、华山香菊3000亩、油用牡丹1700亩,设施大棚花卉150亩,培育其它各类绿化苗木8290亩。
按照中共华阴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发的《2017年改革任务分工方案》(阴深改发〔2017〕2号)文件,国有林场改革列入全市2017年重点改革任务。华阴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华阴市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阴发〔2017〕70号)。改革后,华阴市国有华山林场更名为华阴市华山国有林场,华阴市华阳川林场更名为华阴市华阳川国有林场,两个国有林场人员工资均纳入市级财政预算,按公益一类、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
下一步,华阴市林业局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发展理念,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按照建设国际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名市总体目标和“美丽林业,生态华阴”的工作思路,加快国土绿化步伐,狠抓森林资源保护,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巩固生态脱贫成果,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全力构建山清水秀、文明富裕、风景如画的生态绿色华阴,打造“大山、大水、大绿、大生态”的生态大格局。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