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

全球共赴经济复苏“上海之约”

发布时间:2020-11-03 09:23:42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西入口处摆放的熊猫“进宝”主题进博会装饰。记者 方喆 摄

“进博红利”给世界经济带来复苏之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1月5日至1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如期举办。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在全球范围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控制的背景下,第三届进博会是一场特殊的东方之约。

当前,中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博会就是连通国内国际市场的重要窗口、重要纽带。各界期待,进博会这一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为各国企业点亮希望之光,给世界经济带来复苏之机。

平均展览面积增长14%:展商热情不减 展出质量更高

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多项大型国际展会取消或延期,跨国企业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线下举办的进博会能不能“越办越好”,众所瞩目。

来自商务部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的数据显示,第三届进博会企业商业展的特点表现为:展览规模更大,各国企业参展积极踊跃,总展览面积比上届规模扩大3万平方米,共设置食品及农产品、汽车、技术装备、消费品、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服务贸易六大展区,充分表明世界各国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全球企业对中国市场满怀期待。

参展企业质量更高。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参展意愿更强,回头率超过70%,平均展览面积比上届增加14%,更有数十家企业已连续签约未来三届。药品、医疗器械、乳业、高端消费品、汽车、工业电气、工程机械等行业排名前十的企业大部分将在进博会精彩亮相。

戴尔科技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是进博会举办的第三年,也是戴尔连续第三次参加进博会,可以说我们已是进博会的‘老朋友’。今年,戴尔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新基建’为主题参展,展区面积达636平方米,是历次参展规模最大的一次。”

展商热情足,城市服务保障也必须保证高质量。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尚玉英说:“第三届进博会在原有服务基础上,再叠加疫情防控的措施,让参展客商无感入馆、有序观展、专业采购、活动精彩,这也是体现进博会越办越好的重要成果。”

今年10月中旬,上海公布展会疫情防控措施。全员核酸检测,是参会人员的必要条件。聚焦“人、物、馆”三个重点,紧盯入城口、居住地、流动中、展馆门、活动点和监测哨等6个关键环节,上海实施“全程闭环管理、全链条可追溯、全量核酸检测、全部查验准入、全面环境清消”5项措施,严密构筑疫情防控线。目前,广大参会人员正有序在定点医院进行核酸检测。

与此同时,上海将政务服务 “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运用于进博会,更加突出服务保障的机制化、精细化、智慧化。今年的进博会将实现测温验证一体化,人员证件信息与体温检测等健康信息自动、精准匹配,可大大提升进场速度,做到“非接触、无感知、不停留”。

注册采购商40万: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

在今年的进博会上,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设置的公共卫生防疫专区是一个绝对的吸睛点。

来自英国的阿斯利康将在防疫专区展示一款创新产品——雾化防疫安全屋。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介绍,这款产品集多项“黑科技”为一体,屋子整体使用环保材质,配备紫外线灭菌灯,可实现二次灭菌,避免交叉感染。该产品已在广州部分医院进行了试点。

像阿斯利康一样,越来越多的参展商选择在进博会上进行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的“全球首发、中国首展”。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在进博会上“首发首展”的新品达到400多项,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内需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无穷机遇。

统计显示,今年特殊形势下,虽然进博会主动调控参展参会人员规模,但各地采购商报名仍积极踊跃,共组建39个交易团、近600个分团,注册单位11.2万家,注册人数达到40万人。采购商中,年营业额10亿美元以上的达到2238家,年进口额1亿美元以上的有近1400家。

“虽然疫情给参展带来了挑战,但疫情催生的新经济、新业态,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中国机会’和‘世界机遇’。”跨国药企诺和诺德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周霞萍说。

周霞萍介绍,今年进博会期间,诺和诺德的展位面积从去年的500平方米扩大到今年的700平方米。除展示已经在中国上市的14款创新药和9款创新注射装置之外,包括基础胰岛素在内的多项糖尿病领域全球创新成果也将悉数亮相。

“借助‘进博效应’,达能新品上市效率大大提升,销售通道进一步打通,去年进博会上展示的近40款明星产品已经成为居民家中的新面孔。”跨国健康食品公司达能大中华区副总裁周志刚介绍,在第三届进博会上,达能将携近200款产品亮相。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正是因为首届和第二届进博会取得了成功,参展企业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实惠,企业报名参加第三届进博会才越来越踊跃。企业也希望通过进博会这一平台寻找更多商机,尤其是中国经济稳步发展使得市场溢出效应增大,企业看好中国市场不断扩大带来的进口机会。

常年展销平台56家:双循环运转更顺畅

今年以来,我国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博会连通国内国际市场的独特纽带作用,使其成为双循环的重要窗口。

让双循环运转更为顺畅,进博会一方面发挥溢出带动作用,加快“展品变商品”。在距离进博会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不远的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虹桥品汇),目前布展面积已拓展至近2万平方米,一共吸引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9家企业的2000多个品牌,2万多种商品,其中进博会参展商70多家,进博会商品占比70%以上。

上海虹桥国际进口商品展销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军介绍,2019年底虹桥品汇分别设立了杭州分中心和合肥分中心。2020年,常州分中心揭牌。最近,虹桥品汇又与嘉兴、黄山等地签署分中心合作协议,把进博溢出效应进一步向长三角和全国辐射。

距虹桥品汇不远的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是上海又一家重要的“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目前,平台共引进进口商品8万余件,其中进博会同款商品近1万件。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集团总经理薛迎杰介绍,以上海为“母港”,各地为“分港”,“绿地贸易港模式”向全国复制的步伐也进一步加快。“我们从上海起步,已先后在国内12个城市落地。”

统计显示,像虹桥品汇、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这样的“6天+365天”交易服务平台,今年上海又新增7家,总数达到56家,为进博会参展商的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全方位交易促进服务。

另一方面,以贸易促投资,不少进博会的参展商还变成国内各地的投资商。镔宜(上海)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伊万,是以色列科技企业沃特金(Watergen)中国区首席代表。沃特金公司有一项独特技术,可以从空气中吸取水分,并转换成清洁饮用水。这样的“空气制水机”在第二届进博会上一经展出,吸引了很多国内外客户的关注。

“第二届进博会之后,有200多家企业前来洽谈合作。基于这样的良好反馈,我们决定在中国市场大展拳脚。”伊万表示,沃特金落户中国的第一步是在上海陆家嘴金融城设立一个贸易公司,如今这一目标已经达成。接下来沃特金还将在长三角选址建工厂,让生产能力也落地中国。

目前,中国正在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这些都为全球的企业带来更多的合作机遇。

安永大中华区业务主管合伙人毕舜杰指出,一家国外重型设备企业客户今年把亚太地区总部落在上海浦东,原因就是中国发展新基建的需求,中国对于制造和专业设备更加智能化、更加节能的需求,给了这家企业巨大的市场机会。

正如欧莱雅集团首席执行官让-保罗·安巩所说,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创新、有担当的中国正张开双臂,与世界‘美美与共’。”(记者 何欣荣 周蕊 龚雯 上海报道)

进博展品在中国工厂“上岗”落户

曾经在前两届进博会上首发首展的新科技新产品,不少已经成为中国工厂里的“新面孔”,这些新设备、新材料、新仓库、新服务正在助力中国制造提质升级。

进博展品“加速跑”

再过一些日子,竞陆电子在第二届进博会上采购的空气压缩机,就要在其位于江苏昆山的工厂里“上岗”了。

竞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厂务处长李日兴说,企业通过第二届进博会与知名制造业企业英格索兰“结缘”,购买了一批先进的空气压缩机,大幅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能省电,“投资两年就能回本”。

从进博会得到了更多机遇的英格索兰方面则表示,企业已经签订了接下来三年的参展意向书,今年还将带来新款空气压缩机及动力工具产品的“全球首秀”。

越来越多的进博展品正在加速“跑”向一座座中国工厂,助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舟山市正山智能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高强度紧固件专业制造商,公司总经理林君泓介绍,今年9月,与德国永恒力通过进博会“结缘”达成合作的自动化立体仓库正式启用,现在已经达到平稳运行状态,满足了企业的生产需要。

永恒力是进博会的“老朋友”。“疫情下,全球很多线下展览取消,我们就更加珍惜如期举行的进博会提供的展示交流平台。”永恒力亚太市场总监鲍文彦说,在第三届进博会上,企业将带来全景式自动化物流解决方案,实现一款自动导航叉车的“中国首秀”,“看中的正是进博会这个全球舞台的首发效应”。

进博效应“星火燎原”

不仅是在长三角,在中国的西部地区,推动中国制造越来越好的进博效应同样“星火燎原”。

“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大型采购,提前锁定合作伙伴,做好对接尤为重要。”甘肃天水华天电子集团发展规划部部长李守平介绍,华天电子集团从事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元器件研发、生产等,在首届和第二届进博会上与日本和中国香港的两家企业签署了设备材料购买意向书,签约商品为半导体封测设备材料等。从2019年开始到现在,华天电子集团从两家公司完成设备采购10820万元,材料采购337万元,共计11157万元。

“近年来,随着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把工厂设在中国进行本地化生产,疫情下保持了供应链的稳定,物流时间比以前大大减少,响应度有效提升。”李守平说,今年企业依然早早做好了对接工作,有望在进博会期间实现更多成交。

“进博服务”落地生根

虽然“看不见”却超有能量,能为经济提质升级提供助力,这是服务贸易的力量。进博会上的新服务,虽然“看不见”,却在各个角落为中国经济加油。

首届进博会结束后,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决定在中国成立一家新的子公司“勤跃数字科技”。今年5月,这家公司正式开幕,这一数字化资产及高新技术的研发中心、IP开发中心,就新基建与在线新经济进行探索,将成为前沿技术与市场应用的连接器、放大器。

“德勤已连续三年参加进博会,回顾这三年,我们不仅感受到进博会的溢出带动效应,更受益于中国开放友好的营商环境。”德勤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样是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在第二届进博会后与上海临港科技创新城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助力临港科技城成为国际创新协同重要基地。

浙江自贸试验区在油气储运、炼化、加工、海事服务等领域优势明显,当地政府部门一直在寻找第三方检验机构,为大宗商品储运产业建设提供精准、高效的计量保障服务。在首届进博会上,自贸区相关管理机构与来自瑞士的检验检测行业巨头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结缘,双方就进一步合作达成共识。

2019年,通标标准正式与舟山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联手建设流量计量联合实验室,为舟山乃至长三角区域的油品贸易交接提供精准计量,提高通关效率。通标标准中国区总裁杜佳斌表示,双方还计划向质量检测领域迈进,在油品检验化验领域进一步深度合作。

在第三届进博会上,通标标准将首次展示其全新的公共卫生测试与评估服务方案,帮助相关市场和企业在安全防疫的基础上更快地复产复市。

在第二届进博会上,瓦里安医疗展示了基于5G的放疗云系统“智云互联”。通过进博会平台,这一系统走进200多个中国城市,帮助上下级医院在云端实现互联。

“进博会给了我们继续扎根中国发展的强烈信心。现在,我们进口的不仅仅是产品,而是整条生产线。”瓦里安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张晓介绍,企业在疫情期间仍加码投资中国,第二届进博会上展出的高端直线加速器产线今年3月正式落成,瓦里安北京基地成为企业在全球最全产品线的研发和生产基地。

张晓说,瓦里安在第二届进博会上签署了43个合作意向,其中约50%已转化落地。

“进博信心”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进博会如期举行意义重大,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谈及即将在上海开幕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新冠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多数大型国际展会取消或延期,跨国企业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在这种背景下,进博会在线下如约而至,凸显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为全球商界注入信心,为跨国企业点亮希望之光。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表示,进博会是中国持续开放的象征,为企业提供了在宝马全球最大市场上展示产品的良机。高乐介绍,随着中国经济稳步复苏,宝马前三季度在华销售额同比增长6.4%。特殊年份里这一“成绩单”来之不易。

受疫情影响,全球时尚和纺织行业主要市场表现不佳。法国高端精品集团开云集团董事总经理让-弗朗索瓦·帕卢斯表示,进博会为开云及旗下品牌提供了重要平台,“非常感谢进博会为我们提供在中国扩大影响力的机会”。

法国达能全球高级副总裁李健也认为,作为一个全球性经贸盛会,进博会“在危机中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机遇”,是企业参与和分享中国经济稳健增长的重要窗口。

跨国企业重视中国大市场的购买力,更重视中国市场的产经新趋势、新业态。疫情期间,中国数字经济、绿色经济蓬勃发展,备受全球瞩目。不少跨国公司把相关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带到进博会,希望通过展会找到参与中国新发展的机遇。

欧洲最大软件公司思爱普在此次进博会上将为参观者打造“沉浸式体验”,介绍思爱普数字解决方案如何帮助打造智慧企业。思爱普全球执行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纪秉盟相信,今年的进博会将比以往办得“更大、更好、更创新”。

通过前两届进博会,施耐德电气和中国合作伙伴在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等领域达成了相关合作。尹正表示,施耐德电气期待在第三届进博会上发掘“更多市场机遇”,与用户、合作伙伴碰撞出“更多火花”。今年公司的参展面积比去年增加近一倍,将全面展示能源管理与自动化方面的前沿数字化解决方案,覆盖酒店、银行与金融、商业地产、医疗等十多个行业。

在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全球高增长地区总裁沈达理看来,进博会是跨国企业“中国故事”的重要一环。“中国不单是出口市场,也是重要的生产制造和创新之地。我们力求更好地抓住中国市场活力带来的巨大机遇。”

疫情冲击下,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部分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主要跨国公司坚持在华发展业务,不断扩大投资,彰显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坚定信心。

李健告诉记者,中国持续举办进博会的溢出和带动效应,为全球企业创造了更多互利共赢的机会,为全球技术创新、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机会和合作交流平台,有助于形成良好稳定的国际循环机制。

欧莱雅集团首席执行官让-保罗·安巩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强。“进博会的如期举办表明中国以开放共赢精神推动全球发展的决心,向世界传递出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信号,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承载着人们对世界共享繁荣的美好期许。”(记者 周蕊 桑彤 上海报道)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