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华州:先行先试 走出独具特色的全面深改新路子

发布时间:2020-11-02 15:51:2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渭南市华州区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步伐,推进重大改革试点,一项项创新探索付诸于实践,一批具有华州特色的改革亮点不断涌现,绘就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新画卷。

文︱渭南市华州区委改革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渭南市华州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改革作为破解发展瓶颈的“突破口”,激发经济活力的“主引擎”,以“十项工作机制”为抓手,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改革部署,充分结合区域实际,聚焦聚力、善作善成,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改革任务。截至目前,已完成9大领域603项改革任务,累计形成制度性成果240余项;形成农村集体“三资”委托管理、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等21项亮点;其中,全市首例由行政审批服务局颁发的营业执照在华州诞生,华州皮影、华州山药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主办侦查员制度改革、检察建议“公开宣告”新模式等多项改革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全区深化改革工作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西潼高速公路穿越华州区境内。

高位统筹,勾画改革路线图

如何制定华州区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如何将顶层设计和基层实际进行有机结合?2014年以来,华州区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提前谋划、精心部署,对标对表、狠抓落实,制定印发了《改革工作要点》和《任务分工方案》,共召开深改委会议40次,听取各专项小组组长关于改革任务推进情况工作汇报6次54项,审议各类改革议题113项,为新时代华州经济社会追赶超越奠定了坚实的改革基础。

突出改革创新,健全完善台账建管。华州区先后建立了深改委、专项小组、重点试点和自主创新等任务台账,探索推行了台账“五色管理”模式和“项目化管理、清单式销号”工作机制,明确了各项涉改任务的季度进展要求、成果形式和报备制度,优化了台账内容形式和管理流程。同时,各专项小组发挥职能作用,召开改革专项小组会议70次,开展专项小组督查55次,分别印发《专项小组任务分工方案》,确保各项改革方案高质量、有分量、好执行、能落实。全面推行改革任务“包联制”,与区级领导签署了《包联重点试点改革任务责任书》68人次,包联领导以身作则、亲力亲为,蹲点调研、求真务实,始终做到将改革在一线落实、把问题在一线解决、让成效在一线检验。

省委改革办在华州区调研政务服务工作。

加强督察督办,创新建设改革联系点。华州区坚持将全面深化改革纳入目标责任考核,紧盯改革任务精准落地、精准达效从严从细督察考核,共开展系统性督查15次、专项督查81次,下发督办通知91份,以强有力的督察考核推动改革落实落地。按照打造改革亮点、总结改革经验、树立改革品牌的工作思路,先后筛选评出14项区级优秀改革案例,成功推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纵深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入选全市改革创新联系点。开展评估问效,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陕西省社科院、渭华干部学院等第三方,先后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党员小书包学用情况、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创建工作、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改革事项进行了评估。组织开展12次公开评议,就放管服改革、“一村一警”、居民身份证“三项制度”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政务公开试点等与群众利益切实相关的改革事项进行了集中评议,群众满意度均达97.7%以上。

注重宣传报道,唱响华州深化改革好声音。华州区通过政府官网及时向社会公开公布了《改革工作要点》和《任务分工方案》,年终通报了全年改革任务完成情况,做到了前呼后应、有始有终。同时,在《人民网》《光明日报》《陕西日报》《陕西工作交流》《渭南调研》等多家媒体机构和华州公园、人民广场、高速路口等公共场所,宣传推广全面深化改革的“华州经验”和“典型做法”,营造出“人人关心改革、人人参与改革、人人支持改革”的浓厚社会氛围。

先行先试,抢抓机遇走新路

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2017年6月,华州区紧抓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机遇,围绕“逐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目标,牢牢把握“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坚守法律政策底线,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原则,举全区之力促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地生效,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华州经验”之路。

渭南市委副秘书长、改革办主任党国栋在“智慧华州·政务服务”平台上线仪式上致辞。

为了培育示范模板,解决“改不好、不好改”问题,华州区坚持“先易后难,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思路,首批选择产业基础好、群众意愿强的杏林镇和27个村试点推进,探索出城中村、农业村、贫困村等不同类型村组改革经验,为全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厘清点子、找准路子、制定法子,起到“点灯一盏、照亮一片、带动全盘”作用。其中,在华州街道马北组,抓住成员界定主要矛盾,坚持“有法依法,无法依规,无规依民”原则,聘请律师对“问题成员”逐一调查核实,历经50余次群众会议、22次票决、11榜公示,解决多年的“谁能分红”问题;在杏林镇朝阳社区,通过“党建+三变改革+脱贫攻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形式,投资40万元筹建惠民超市,一年后已为115户农户每户分红800元;在柳枝镇毕新社区,采取“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合作经营形式,流转土地2000亩,由公司和合作社经营,农民通过土地租金、股金分红、劳动务工等方式,每年每户可获得3万元收入;在瓜坡镇君沙村,通过扶持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园区经济,建成占地500亩的产业园区,解决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15000元左右。

针对农村集体资源资产流失的突出问题,2019年8月,华州区集中开展打击垄断农村资源和侵吞集体资产专项行动。目前,全区135个村(社区)全部完成清产核资、成员身份认定以及股权设置、股份量化工作。共核清资源性资产126.77万亩,经营性资产9006.47万元,非经营性资产98182.5万元,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71829人。各村(社区)均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组织,改革红利正在逐步释放。先后荣获“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先进单位”“陕西省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试点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等多项荣誉。

华州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制建设,实现《村规民约》全区所有村庄全覆盖,全区135个村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同时,按照渭南市民政局等7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实施意见》,华州区要求各镇(街道)以此文件作为指导性文件,充分结合各村(社区)村风社情,对村规民约进行修订完善,切实做到“一村(社区)一约”,增强乡村治理能力,切实让群众参与乡村治理。面对新时代新要求以及乡村治理工作要求,选举83名致富带头人成为村级党组织书记,实行党支部委员任职资格认定制度、开展“我是书记我承诺”活动,全区村级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达到100%,建立了351人的村级后备力量,充分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实现了区镇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治理、全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工作机制。

促进乡村治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完善乡村治理的组织体系建设,开展“争百强、创示范,村村达标”活动,实施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项目,在全区打造王什字村等13个村级标准化阵地;截至目前,已申报省市命名标准化示范村18个,今年正在申报创建省市标准化示范村15个。不断加大自治法治德治三结合,通过开展各类先进表彰等活动,促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加大“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十个一”建设力度,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和扶贫扶志扶智工作,持续推进“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在农村得到认同和固化,积极培育诚信友善、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不断完善村级权利监管机制,华州区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党务、政务、事务、财务方面的事项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

亮点纷呈,满园春色关不住

华州区充分发挥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注重协同配合,讲求整体效果,以实际行动打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华州组合拳”,全面深化改革成果丰硕,多项改革任务走在渭南市前列。

渭南市委改革办调研华州区全面深改工作。

加速审批服务改革,积极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全国试点,华州区探索形成了“一表、一册、一单、一细则、一平台”的“五个一”政务公开模式,共梳理政务公开事项2534项,行政权力2279项,建立了包含34个要素、71项内容的自然人服务事项汇总套表,在华州区政务公开平台和政务服务平台进行网上公开,实现事项的服务查询和预约办理。同时,在区、镇、村便民服务中心等地点设立了30个固定终端查询机,将服务事项全部植入终端查询机,打通了华州区政府网、政务公开平台、微信扫码、固定终端查询机等多平台之间的连接,提升了行政部门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能力。

为进一步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华州区以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抓手,以点带面,以面带全,探索启用了华州“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持续优化了“扁平型审批”“多事一流程”等服务模式,积极构建了标准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政务服务综合体,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审批事项和人员整体划转、服务和便民事项全面进驻,1200余项服务业务均实现了与省市平台的互联互通,被中国国际数字政务博览会评为“2019年度全国数字政务创新先进单位”。

聚合发力,打造媒体融合新阵地。2019年3月29日,渭南市华州区融媒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该中心由原华州区广电中心、区电视台、区广播电台、区政府信息办等单位整合而成,职能涉及电视广播收看(听)、互联网网络宣传管理和舆论引导、政务信息公开、网络在线直播等六大方面,多渠道、多视角、多层面展现新时代华州焕发出的新魅力。

一年多来,华州区委、区政府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融媒体中心,中心指挥调度平台建筑面积约260平方米,依托“人民云”技术,坚持“中央厨房”理念,按照内容、技术、平台、队伍、管理共融互通,构建一体化技术平台的思路推动指挥平台建设工作,同时,坚持深度融合,提高媒体融合发展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华州区融媒体中心与北京人民在线网络有限公司合作,建成集“新闻+政务+服务”的综合信息发布端“爱华州”APP,该平台汇聚全国重要新闻、华州区热点新闻以及政务便民服务等内容,当前在线用户达4万余人,浏览量达20万人次,发稿4000余篇,进一步传播华州好声音。

华州区融媒体中心坚持移动优先,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开通今日头条号、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爱华州”APP等6个新媒体账号,形成“两台+两网+两微+一端”的信息收发传播新格局。目前,该中心的今日头条粉丝用户2.3万人,抖音粉丝2.5万人,网络直播平台点击量达467万人次。同时,在辖区内10个镇(街道),136个行政村,242个自然村,14个城市社区,已建设应急广播设备267处,这也标志着华州媒体融合正式进入“三屏一声”时代,打通基层宣传和信息覆盖共享的“最后一公里”。

渭华起义纪念馆新全景

建立国资监管权责清单,提高监管效率。华州区制定了《渭南市华州区国资监管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进投资运营试点,进一步优化投融资平台公司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金堆城独立工矿区国企分离办社会改革试点,按照“应交尽交、能交则交、不交必改”的原则,全面梳理“三供一业”和所有办社会职能的底数,大胆创新,探索形成“明事项、定平台、建机构、商改造”的独立工矿区剥离办社会职能方法和路径。金堆城独立工矿区“三供一业”和所有办社会职能移交工作,涉及的资产、人员和设备设施已划转各接收单位,各接收单位的运营机构也已经成立并运行,全面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任务。金堆城独立工矿区综合改革试点中提出的“大物业”模式受到国务院充分肯定,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弘扬家国情怀,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华州区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活动,组织高规格、高水准的文艺精品到基层,将家风家训同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石雕、木刻等多种载体送进千家万户,在全区上下形成了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良好局面。还依托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打造了“党员学习小书包”APP,使广大党员可以随时随地灵活安排,及时学习到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实现了党员学习教育的全天候、全覆盖。

新时代,赋予深化改革更为艰巨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全面深化改革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声声嘱托,拳拳期盼。今年也是改革迈向新时代、取得新突破的关键之年,华州区将继续高举改革旗帜,以勠力同心、上下同欲的面貌团结奋斗,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埋头苦干,走出新时代华州独具特色的全面深化改革新路子。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