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葡萄产业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渭南桃花源民俗文化园、渭南航天生态园、渭南老街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下邽镇、桥南镇、阳郭镇成功创建陕西省特色旅游名镇;牒吴村、天留村、蒲阳村成功创建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天留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临渭区被评为省级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中国最美生态宜居旅游名区、中国最美宜居宜业宜游名区。
文︱田伟
渭南市临渭区围绕“宜居宜游、富美临渭”总目标,立足“旅游兴区”战略,按照生态承载旅游、旅游激活三产的思路,以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区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以“北人文、中古城、南自然”为旅游发展总体框架,深入构建历史人文游、生态休闲游、古城文化游、红色爱国游、特色乡村游“五大旅游板块”,重点打造“四园一基地”等五个重点旅游项目,即东部军事博览园、南部航天生态园、西部桃花源民俗文化园、北部葡萄产业园,以及花卉苗木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实现景区景点点线相连,初步形成了“三贤故里·四园一基地”的特色旅游体系。
渭南葡萄产业园鸟瞰图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业的指示精神和省市两级旅游工作要求,渭南市临渭区以美好生活示范区为抓手,深化“旅游+”战略,积极推动旅游与农业、文化、民俗、体育、扶贫、康养等领域融合,催生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面,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全区旅游新景区、新业态、新活动不断丰富。
旅游+农业,引领群众致富
渭南市临渭区以核桃、葡萄、猕猴桃、樱桃等特色产业为切入点,成功举办“中国·临渭葡萄采摘节暨CCTV《我爱畅游》栏目组携众星走进渭南葡萄产业园”“‘葡萄飘香·紫韵田园’——葡萄藤下品甘甜,水雾朦胧戏清凉”等形式多样的采摘活动。对全区特色产品进行整合包装,打造了谦顺烤核桃、巧娘草编、下邽葡萄、官道冬枣等近30种旅游商品。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建成全市首个“智慧葡萄园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园”。“临渭葡萄”荣登全国果业品牌价值榜第54位。建设猕猴桃生态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园,荣获全省猕猴桃产业“东扩南移”先进单位。
旅游+文化,提升文艺素养
渭南市临渭区举办花馍艺术节、皮影展、乡村春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使广大群众更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其中,乡村春晚系列活动成为全区群众文化品牌,被中省市等主流媒体报道,产生广泛影响。举办2019年渭南葡萄产业园“绿色葡萄园 ·欢乐书享荟”活动,充分展示了渭南葡萄产业园风采与魅力,是渭南葡萄产业园文旅融合、书香城市建设的一次积极探索。创作临渭旅游主题曲《临渭情书》,积极参与“我的家乡在陕西”宣传片拍摄,将临渭文化融入进音乐、视频当中,借助文化艺术的力量进一步扩大临渭旅游的影响力。
旅游+民俗,展示关中风情
渭南市临渭区以农耕体验、民俗观光为切入点,举办地域特色鲜明的展示体验活动,使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更加一体化,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在景区举办了一系列形式各异的展演活动,如在葡萄园举办“民间社火、秧歌锣鼓、划旱船、跑黑驴”等表演;在桃花源举办“民俗文化演艺、篝火晚会、非遗民俗打铁花”等活动;在牒吴农耕文化博物苑举办“中华传统婚礼展演”展示关中传统嫁娶习俗。同时,举办“陕西东路碗碗腔”省级非遗项目自乐班、全省第三届农民工诗歌朗诵会、大型旅游灯展节、咏春朗诵等特色活动,开展临渭剪纸专题片拍摄活动。通过一系列地域特色鲜明的展示体验活动,展现临渭人民的热情好客及关中风情,为临渭旅游文化活动增色添彩。
旅游+体育,拉动商业消费
渭南市临渭区先后建成体育运动中心、双创基地自行车慢道、天留山健身步道、渭河健身长廊等项目,为群众休闲健身提供了丰富的场地,满足群众参与体验的需求。在主城区连续四年成功举办国际级别的自行车赛;成功举办“多彩渭南杯”全国春季游泳锦标赛、2019年第四届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激励大赛、陕西省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陕西农耕健身大赛、“渭趣田园健步走”活动,承办中甲足球联赛等各类赛事,打造了一批品牌赛事、示范场馆和健身俱乐部。其中中甲联赛参与群众达30万人次以上,拉动旅游商业消费超亿元。临渭旅游品牌不断彰显,城市基础设施、城市面貌、知名度不断提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更多游客感受到“宜居宜游、富美临渭”的魅力。
旅游+扶贫,拓宽增收渠道
渭南市临渭区通过建设“四园一基地”,依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拓宽了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让群众既能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租金收入,又能入园务工增加工资收入,还能提供三产服务取得额外收入。采取措施主要有:将旅游扶贫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编制贫困村旅游扶贫发展计划;积极引导饭店、旅行社、汽车公司、景区等企业与建档立卡村开展结对帮扶;以发展旅游为突破口,解决贫困村道路、停车场、厨厕、垃圾污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开发扶贫村特色旅游项目,支持有条件的贫困镇村创建省级特色旅游名镇及乡村旅游示范村等品牌,提高镇村吸引力;通过发展特色种植、采摘,成立村集体公司,吸纳贫困户通过进公司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参与生产经营;鼓励具备条件的农民家庭开办农家乐;发展手工艺作坊,引导贫困户自主经营农副产品、手工艺产品等土特产销售,使贫困户增加收入,提高旅游扶贫工作的成效。桥南巧娘草编、谦顺烤核桃等农产品已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商品,不仅为贫困户早日脱贫提供了平台,也极大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旅游+康养,加速融合发展
渭南市临渭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临渭区委、区政府计划着力构建临渭美好生活示范区,发展特色康养度假产品,带给老人们真切的幸福感、获得感。同时,延伸的产业链能推出多元化的消费内容,激发产业融合升级,也为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增添一抹新的色彩。6月,渭南市临渭区银色浪漫设计大赛发布会暨临渭区项目转场推介会成功举办,临渭区美好生活示范区项目是全国首个以“银发经济”为重点的美好生活示范区,是临渭区委、区政府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提出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决策。其规划空间总面积200平方公里,通过发展农业、食品医药产业、银发用品研发制造产业、老年文化产业和娱乐业、生态康养旅游业、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及老龄金融服务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临渭新时代追赶超越注入强大活力。
下一步,渭南市临渭区将继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快推动临渭区旅游产业发展,以美好生活示范区为目标,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核心,持续抓好“四园一基地”等一批全域旅游项目建设,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力度,深入实施“旅游+”战略,打好旅游发展组合拳,真正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为陕西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贡献临渭力量。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