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东雷抽黄:“四个灌区”开新局 水利富民筑丰碑

发布时间:2020-10-28 15:55:58 来源:中国报道

近年来,渭南市东雷抽黄工程管理中心始终践行“黄河情怀,大禹风范”的抽黄精神,筚路蓝缕,栉风沐雨,推进东雷抽黄工程由单一农业灌溉向城市供水、生态用水多元化发展,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屈路影

千百年来,生活在渭北旱原上的百姓饱受旱魃肆虐之苦,穷则思变。1975年,东雷抽黄工程启动,十三万人风餐露宿,顶烈日战严寒,经过四年的流血流汗,成功把黄河水送上了渭北高原。黄河水所到之处碧绿万顷,花椒、葡萄、冬枣、核桃等农作物生机勃勃,昔日靠天吃饭、贫瘠不堪的渭北旱原已发展成为陕西重要的粮、果、蔬、渔生产基地。

东雷一级站雄姿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东雷抽黄人砥砺奋进再出发,积极践行“四个灌区”新理念,奋力打造精品工程,东雷抽黄灌区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亮丽风景线。

节水灌区,旱原岁岁是丰年

水是农业的命脉,东雷抽黄工程就是渭北旱原群众的命根子。

“天气炎热,樱桃园已经旱得不行了,再不赶紧浇水,今年就没有收成了。”听到很快就能用上水的回复后,大荔县两宜镇西白池村的樱桃种植户岳海林心里的石头这才落了地。岳海林说,东雷抽黄工程是灌区农民的福星,以前它送的是“救命水”,现在送的是“致富水”。过去十年九旱,小麦亩产只有150多斤,吃都吃不饱。东雷抽黄工程开灌后,当年的小麦平均亩产一下就上升到700多斤。有了水的保障,他们才开始种植各种经济作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岳海林家已经经历了“西瓜—桃—核桃—樱桃的产业更替。今年的樱桃很快就要上市了,收入预计超过11万元。樱桃成熟的关键是水,只要灌溉及时,效益肯定差不了。

东雷总干渠

村民王建喜的七亩地全部种的是桃和冬枣等经济作物,他告诉我们,相比粮食作物来说,经济作物费水,冬天浇一次,春天最少浇两次,夏天还要再浇一次。“不过,浇地不费事,灌区推广小畦灌溉,省水。更重要的是,水价写得明明白白,我们用水省心又放心。”

“这是我们的斗口用水明示牌。”东雷抽黄工程管理中心主任李焕新指着灌溉大渠边的一块蓝色牌子说,按照“以水定需”、增加粮食生产的要求,他们灌区全面深化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引导灌区群众节水、惜水,从源头上杜绝了大水漫灌现象。虽然东雷灌区年均斗口引水量已由初期的3000万立方米提高到9000万立方米,但每亩次的灌溉水量都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他们推出了节水灌溉综合措施,并在西习管理总站高明段进行省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在黑池管理总站西王庄段进行分类水价改革试点。“每次开灌前,我们都会把引水流量、超定额累进加价水价政策、责任人及监督电话等信息公布在明示牌上,一是给群众交个明白账,二是提醒群众节约用水。”由于精确补贴节水奖励执行到位,群众的节水识有了显著提高,用水量和水费大幅下降,为灌区群众节约水费150余万元。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因水而富,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生态灌区,美了乡村富了乡亲

一路向北,从大荔到澄城、合阳,一条渠道就是一道风景,一座泵站就是一个景点,一处设施就是一个景观,一座座流动的丰碑耸立在渭北旱原上。

让黄河水变清,是东雷抽黄人一直以来的心愿。灌区遵循水利工程既要服务民生,也要促进和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理念,全力打造生态灌区风光带,“生态灌区”建设高标起步。

南乌牛二级站

“一泓清水上塬来”。在东雷二级站附近通过对报废的沉沙池及盐碱滩进行清淤改造,建成一座长340米,平均宽60米,容积达20多万立方米的清水上塬工程,提高各级渠道的输水能力与渠道水利用系数,把每立方米水的含沙量平均由3.6公斤减少为0.3公斤,年节水130万立方米,为群众节约浇地费用72万元。单机运行改为双机全负荷运行后,该系统上原水量由2.2立方米/秒提高到3.6立方米/秒,把每轮灌溉的周期缩短了十五天以上,增强了抗大旱的能力。引清工程沉积的部分粗沙,还可以作为建筑用沙,变废为宝。年内还将开通合阳县城北供水灌溉业务,把灌区为农业灌溉服务逐步转变为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城市生态用水、工业用水的多元化服务。

向科技要效益,与科研院所、生产厂家联合搞攻关,采取拦、排、沉、抗等综合措施,在进水闸前安装叠梁坎,阻挡黄河粗颗粒泥沙进站;利用渠首盐碱滩涂修建沉沙池,让黄河水既浇地又造田,化害为利,先后将2700亩盐碱滩涂变成良田;利用非金属抗磨材料喷涂泵体、叶轮,延长了水泵使用寿命,降低了水费,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三峡工程推广应用。

以干渠工程绿化美化为重点,在全灌区打造百里风景长廊。对流经居民聚集区的渠道进行环境大整治,对穿越村镇的总干渠,安装绿色防护网。以“疏堵结合”的形式,放置大型垃圾箱定时清运,杜绝垃圾、污水、农药入渠,防止水质污染。栽植国槐、金丝柳、红叶李、紫花槐、女贞球等,绿化、美化总干渠。加强工程保护区管理,在总干渠合阳段两侧栽植各类苗木20余万株。全面开展泵站、渠道清除整顿工作,各处、站、段、斗克服困难,清淤整修各级渠道2000多公里,清除淤积100多万立方米,维修各类建筑物3580余座,移动土石方14.1万立方米,绿化渠道20公里,24座泵站设备统一除尘刷漆。在黄河滩地上绿化造林、修复湿地,盐碱滩变成了绿树成荫、水草丰美的北国江南。

智慧灌区,为水利插上腾飞翅膀

走进东雷抽黄路井管理总站调度中心,一股现代灌区的“智慧”气息扑面而来。显示屏上,总干渠、干渠、分干渠、支渠、泵站的位置、运行状态、实时水情数据以及灌区信息化采集系统、通讯传输系统主要信息节点的位置和状态一一呈现在眼前。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灌区信息化手段对水情的实时监控、对闸门进行远程调控。通过现场了解,继伏六系统推行机电设备二维码管理后,灌区全面推广应用二维码设备管理系统,提高了智能化管理水平。同时,在总结路井站自动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他们加快大数据、云计算、5G等现代科技与灌区基础工作深度融合,实现了灌区无纸化云办公,智能化服务,年节约行政经费110万元。智慧灌区的建设,改变了灌区的管理方式,加快了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

高明三级站机房

东雷抽黄管理中心在探索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道路上从未停步。他们坚持用现代化科技引领灌区发展,运用先进的大数据采集、云端传输和实时响应处理手段,优化水资源配置,并结合移动端APP构建了一套完善的灌溉工程体系,解决灌区运行管理中的各类问题。积极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合作,计划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低空遥感及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灌区水位、流量、大型机组设备、小型发电机、电动机、闸门等控制设备及时精准检测,实施灌区灌溉面积遥感监测与渠道运行监管,农业旱情监测评估,为优化水资源配置,确保粮食生产提供保障。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打造灌区工程设施,完成《东雷抽黄灌区扩灌工程项目建议书》,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已递交专家评审,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工作指南》以及泵站落实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同步实施,科技力量让灌区跃上了现代化快速发展轨道。

人文灌区,渭北美自抽黄来

东雷抽黄工程在三秦大地治水画卷中璀璨夺目。作为国家大型灌区,陕西省扬程最高、流量最大的电力提灌工程,建设质量之高,工程项目之大,综合功能之多,建设影响之广和文化底蕴之深,经过几代灌区人的执着坚守,灌区精神代代传承,在新时期更加熠熠生辉,成为灌区的文化名片。

西观六级站

灌区的每个角落都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在农民高歌猛进增加收入的歌声中,抽黄人默默奉献服务人民,贡献不可磨灭。他们正在筹建东雷抽黄工程建设纪念馆,通过展示灌区从无到有、由弱及强的发展历程,传承“艰苦奋斗、勇敢创业”的优秀品质,弘扬“黄河情怀,大禹风范”的东雷抽黄精神,打造出具有灌区特色的水文化。这里文化积淀厚重,历史故事动人,自然景观独特,堪称黄河水文化的百花园。铁码头、木罂渡、处女泉、帝喾与土牛、中华爱情诗之源洽川、曹全碑、地啼、揭河底、河图洛书雕塑、东雷村上锣鼓及赤白咀倒采麻黄,被称为黄河文化明珠,因此而开发建设的黄河魂景区荣获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同时大力开展亲水、护水、惜水及爱护水利工程教育,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水文化研讨会,促进水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总干渠沿线安装救生爬梯、救生圈、救生绳、警示牌,关心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高扬主旋律,强劲正能量,加强花园式泵站建设,开展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好媳妇、好夫妻、“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机房、进工地,让崇德尚善的种子在灌区生根发芽,成为靓丽景观。为基层站、所配备医疗急救药箱,护佑生命,聘请专家举办医疗急救知识讲座,在干部职工中积极普及医疗急救知识,让单位多一份平安、家庭多一份幸福、个人多一份崇高,为灌区描绘出一幅人水和谐的动人画卷。

大旱何须望云至,自有长虹带雨来。渭北大地一条条景观渠道纵横交错,生态动脉源远流长、奔流不息。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