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师霞 报道) 10月16日,2020陕西“统战宣传基层行”,采访团走进汉中市汉台区。
汉台区全区有贫困村5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4678户,贫困人口12964人。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汉台区通过实施“万企帮万村”扶贫行动,积极引导区内外企业、行业商会(合作社)以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为契机,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和贫困村、贫困户实际,做实“精心组织、精确发力、精准帮扶”,以产业与就业扶贫为主,志气与智力扶贫、捐赠与消费扶贫等多种方式为辅,助力脱贫攻坚不断取得新成效。先后共有88家企业及商会结成帮扶50个贫困村,落实帮扶物资、资金3440.7万余万元,直接帮扶贫困人口4560余人,受帮扶贫困人次11500余人。先后涌现出“万企帮万村”全国先进企业1个、省级先进企业5个、市级先进8个、区级先进29个。截至2019年底,全区5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累计11175户34466人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5.29%降至0.3%,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科技为引领,构筑扶贫产业链,巩固脱贫成果
2016年以来,汉中市汉台区积极引导区内外企业通过构筑扶贫产业链,在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方面探索出“公司+基地+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建立健全入股分红、寄养代养、入园就业等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
汉中阳辉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依托阳辉现代循环农业猕猴桃生态观光园区,流转集体撂荒土地510亩,一次性支付清15年98.5万元土地流转费用及地表附属物赔付款,盘活了土地资源,借助举办鲜果采摘节积极打造“互联网+休闲+旅游+销售”创新模式,将徐望镇猕猴桃、鲜桃、李子、葡萄等丰富的产业与发展“生态•绿色•休闲”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利用微信平台、电商平台、现场布置等多种途径宣传推广,采摘节期间,线上线下销售果品近万斤,销售收入8万余元。2020年消费扶贫销售收入累计达34.03万元。成祥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对贫困户推行“公司+基地+贫困户”订单农业生产模式,实行免费供应水稻良种、种植肥料、栽培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农药、收割机收割,提高贫困户水稻种质量。覆盖铺镇、汉王镇、徐望镇辖区24个村,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53户,优质水稻种植面积1785亩,共发放扶助资金近百万元,产业脱贫的效果显著。
公益扶贫,助力残障人士全面脱贫
汉台区共有持证残疾人18068人,其中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4426人,占全区贫困人口总数的12.6%。民革汉台区委会副主委、汉台区残联理事长李振华积极钻研、大胆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让残疾群众享受到真正的实惠。
为解决残疾人办证难题,李振华积极推进“集中+入户”办证模式,协调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带领专家组进村入户,使800余名残疾群众及时办理了残疾证。
近年来,结合辖区内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李振华大力推进“精准康复+基本康复”服务,自筹资金500余万元,打造6个精准康复服务示范机构,建立了64基层康复服务站,实现了辅具适配“全覆盖”,为1000多户残疾人实施无障碍改造进家庭,使全区12000余名残疾人享受了康复服务。
为破解一人残疾、拖累一家的难题,李振华强力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按照“走进来+送出去”的托养模式,累计开展托养服务2000余人次,“解绑”了家庭劳动力,实现劳动力向经济效益的转化。
正在在汉中市汉台区文振兴汉农业养殖公司桔园务工的汉王镇大兴村村民丰海成说:“因为腿脚不方便被安排在公司务工,现在务工收入每月能拿到4000元,家庭生活改善非常大。”公司2018年陕西省残联批准成为省级扶贫示范基地。
李振华说,汉中市汉台区文振兴汉农业养殖公司两年累计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117人,其中辐射带动贫困残疾人发展养殖产业64人,安置贫困残疾人就业务工53人,被帮扶贫困残疾户人均年增收8000元,实现了稳定脱贫。
责任编辑:李婷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