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 (李晓燕王如意 报道) 9月25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打赢脱贫攻坚 共圆全面小康梦”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西咸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康军,西咸新区管委会总规划师、扶贫办主任陈默出席,介绍“砥砺奋进决胜脱贫攻坚 锐意创新筑牢致富小康路”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西咸新区是全国第7个国家级新区,下辖空港、沣东、秦汉、沣西、泾河五个新城,户籍人口近110万,其中农村人口46.5万人。经过四年努力,全区2575户、8620名贫困人口中,2425户、8382名贫困人口已实现顺利脱贫,2个贫困村成功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0.47%降至0.03%;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由2017年的6894元提高到了2019年的14051元,年均增幅43%,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剩余的150户、238名贫困人口也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并达到收入标准,将于今年10月底实现脱贫清零,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在西咸新区彻底消失。
康军从五个方面对西咸新区脱贫攻坚工作做了阐述总结。
坚持“三最标准”,齐心协力开展脱贫攻坚
展现最强担当。坚决扛起脱贫攻坚重大历史使命、政治责任,设立行业脱贫“六办两组”作战部,全区上下形成了“领导班子带头包抓、‘六办两组’一线工作、行业部门合力攻坚”的联合作战模式。投入最优资源。针对教育、健康、危房改造、就业、兜底保障等9个领域,先后出台了68项政策措施,实现帮扶政策全覆盖。2017年以来,累计投入17亿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为693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200余万元。打造最硬队伍。常态化开展四级书记遍访工作,新区上下干群一家亲、携手奔小康。全区安排驻村工作队2支、驻村队员6人,指定联户干部2575名,与贫困户结成对子,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
聚焦“三道环节”,做到扶贫对象准、措施精、成效实
精准识别“扶持谁”。2017年4月开始,组织全区2000余名干部,利用2个月的时间对全区农村人口进行地毯式摸底排查精准锁定贫困户2575户、8620人,全面建立农村人口住房、教育、卫生、低保等各方面的信息台账。精准施策“怎么扶”。因地制宜创新帮扶方法,推出“大社区+产业、+商业、+就业、+超市、+扶志”,以及“公司+合作社+基地”产业扶贫和“电商帮扶全域覆盖+网红带货”等帮扶模式,为快速城镇化区域脱贫攻坚工作探索新方式新路径。精准把握“怎么守”。在扎实做好贫困人口退出工作的基础上,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脱贫成果巩固要求,对脱贫户保持政策稳定性落实,常态化开展返贫防范预警监测,建立完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1+N”长效机制,为“后脱贫时代”脱贫户收入可持续增长提供保障。
倾注“五个全力”,坚决守住“两不愁三保障”底线
全力保障孩子们受教育的权利。统筹实施“助飞行动”“筑梦计划”“育才助学基金”等重点项目,教育资助政策保障覆盖率达到100%,建档立卡户中415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一人辍学。累计投入80多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68所,新建和维修改造校舍27.7万平方米,组建101个“名校+”教育联合体。全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为慢性病人群组建120个家庭医生团队,推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实现全覆盖。2017年以来,为5438人次住院就诊的贫困户报销医疗费用3200余万元。加强新区医疗健康保障体系建设,累计投入30多亿元,到2022年将形成完备的医疗救治体系。全力提升群众居住环境。利用2年时间完成了所有建档立卡户危房改造任务。实施贫困户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彻底解决贫困户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8.6%。建立建档立卡户住房安全排查鉴定机制,因地制宜建设“幸福家园”集中安置点,让老百姓住有所居、住有优居。全力拓展百姓发展空间。强力推进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60多公里、创建“四好示范路”70余公里,贫困村、涉贫村农村公路硬化率达到100%。着力改善农村出行条件,三年多公交线路由3条增加至113条,农村公交覆盖率达到100%。
狠抓“四项措施”,积极拓宽致富路径
拓宽扶贫就业渠道。依托入区企业,认定雨点保洁、百年新业纺织等就业扶贫基地6家、社区工厂2家。开发就业扶贫专岗和公益性安置岗位138个,举办专场招聘会11场,累计实现3369名贫困群众就业。做实产业扶贫项目。结合新区实际,探索推出“油料基地三产融合”等产业扶贫模式,实施“0成本茯茶微店‘特约经销人’”等41个产业扶贫项目,129个涉贫村实现产业全覆盖,带动1200户贫困群众创业增收,129个涉贫村实现了产业全覆盖。打造扶贫系列产品。首创《西咸新区消费扶贫产品目录》,首批认定、收录扶贫产品113个,设立扶贫产品超市、扶贫展示中心3个,积极组织农产品消费扶贫月活动,打造西咸新区葡萄采摘节、红杏采摘节等特色品牌,今年以来实现扶贫产品销售额800余万元。用活电商扶贫平台。建立新区总体统筹的新城、乡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打造涉贫村电子商务服务站4个今年以来,空港新城太平镇16个涉贫村依托电商平台完成32万斤红杏销售、创收110万元,80岁的“杏奶奶”崔淑侠直播带货,受到了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的关注点赞。
夯实“三个根基”,不断激发脱贫奔小康的内生动力
唱响乡风主旋律。大力开展文明村社创建,建立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机制,5个村获评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21个、文明乡风样板村5个,让质朴、勤劳、纯真的风气重回乡村。强化脱贫正能量。广泛开展先进个人评选活动,树立脱贫致富典型200余人,“脱贫攻坚先锋”、“励志脱贫模范”等1000余人。组建由帮扶干部、励志贫困户组成的宣讲队伍,开展“道德讲堂”和“我的脱(扶)贫故事”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150场,推出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兰桐花开》等10余部影视剧作品。练好脱贫基本功。“一户一策”提供私人定制式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一大批贫困户具备了营养配餐、物业管理等专项技能。增强文化产品供给,新建农村文化礼堂5个,改造提升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90个,举办“秦声动人”全民阅读、“西咸大讲堂”等特色品牌文化活动200余期,贫困群众的眼界越来越开阔,内心越来越丰富,干劲越来越充沛。
责任编辑:王如意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