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西咸新区召开第三次城市工作会,空港新城“幸福里社区建设治理模式”荣获“最佳城市创新实践奖”。在社区建设治理过程中,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创新工作方式,从规划建设品质化、生活保障全面化、社区生活智慧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服务供给清单化、治理成效基层化6个方面入手,在幸福里社区集中探索社区建设治理新模式,同时将这种模式向空港花园社区、阳光里社区等其他社区推广,成为创新城市社区管理模式下打造新型城镇社区建设管理的典范。
规划建设品质化打造15分钟生活圈
15分钟生活圈是衡量社区是否宜居的标准,在空港花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张15分钟生活圈示意图,清清楚楚地标记着周边菜场、商超、学校等生活配套服务点,满足群众不同生活需求。
社区居民韩秀梅从家到公交站点只需要5分钟,“家门口有去单位的直达路线,我在手机上还能查到车辆到站时间,出行挺方便的。”除了公交,韩秀梅在社区3分钟到便利店,6分钟到天然气售卖点,7分钟到银行,生活十分方便。
近年来,在规划建设中,空港新城突出服务品质,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便利化的原则,配套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医疗中心、小学、公园、幼儿园、农贸市场等五大标配完善社区公共配套,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同时,空港新城引入了10、15、363、802、1100、1101路等公交线路,确保辖区公交车站全覆盖。
此外,空港新城在规划建设品质化上着重突出,高标准规划建设低密度、高绿化、花园式的小高层,将运动休闲、日常居住和生态绿地融为一体,打造了一批现代化、高品质、国际范的品质住区。2018年,空港花园小镇被西安市委、市政府授予“西安市最美小区”称号。
生活保障全面化“五金”体系支撑幸福生活
“回迁的房子自己住足够,空的还能租出去收租金。”今年6月底,北杜街道北里村村民杜建刚回迁入住进阳光里社区。在北里村拆迁时,杜建刚一家4口拿到了20万元补偿金,“现在我应聘到空港物业公司当了一名绿化员。”杜建刚说,家里每口人有10平方米的商铺股金分红,老人还能拿保障金,一家人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生活保障全面化上,空港新城建立的“五金”保障体系系统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征地拆迁有补偿金的同时,社区底商运营分股金,现已为群众发放股金分红1200余万元。此外,回迁居民空置住宅出租还能收租金,平均租金达到每年12000元。
“五金”保障体系中还包括促进就业挣薪金,空港新城通过强化技能培训、搭建招聘平台等措施,使90%以上有就业意愿的回迁劳动力实现就业领“薪金”。针对老年人,空港新城实施政策保障发养老金,每月为到龄被征地农民发放养老金。
空港新城还在西咸新区率先实现回迁安置房不动产权证的办理发放,逐步实现房屋增值可交易,持续兑现让“村民”变“市民”的承诺。
社区生活智慧化让科技为生活添彩
“刚搬进来的时候好多事情都不会,现在新城给开通了智慧社区系统,拿着手机啥事都能办。”提起智慧社区平台,幸福里社区居民李四福赞不绝口,只要用手机登陆相应的小程序,不但可以交物业费、进行房屋报修,还能报名参加社区活动。
空港新城打造的智慧社区平台是以“i空港”小程序为入口,“空港微邻里”为接入,党群建设、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智慧生活圈、智慧政务、物业管理与养老服务、社区安防6大主体功能为支撑的智能化数字平台。幸福里智慧社区平台围绕“重服务、优治理、惠民生”的建设思路,以社区居民、社区管理人员、政府为服务对象,利用视频监控与识别、传感器与数据采集等技术构建“智慧社区”管理与服务系统,解决了幸福里智慧社区安居、宜居、管理上的需求和问题。
家住幸福里社区的韩义民今年已经78岁,双腿瘫痪行动不便。“社区为韩义民和多户老人家庭,安装了网络烟感报警器,一旦家中失火,立刻就能收到警报。”幸福里社区工作委员会委员苟杉杉介绍,除了烟感报警器,目前社区正在试点为老人配备健康监测智能手环,将来能够实现主动预警,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
治理主体多元化形成共享共治好局面
空港新城为解决城市化进程中“村改居”社区存在的问题,按照“村社并存、弱村强社”的基本思路,由街道总牵头,成立社区“大党委”和社区工作委员会,全面负责已回迁居民的服务管理工作。
“由于拆迁安置具有分块拆迁、分散过渡、分批回迁的特点,整个社区呈现出多组、多村混居的复杂局面。”底张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幸福里社区党委书记杨磊介绍,针对这一现状,他们按照“党建引领、村社并存、弱村强社”的思路,成立幸福里社区党委和社区工作委员会,明确由“社区两委”作为管理主体,两委人员由街办和原社区干部交叉任职,相互配合、相互补位,既弥补了街办工作人员基层社区治理经验不足的缺陷,又补充了社区干部专业理论知识欠缺的漏洞,统筹协调各村转社区,强化了组织引领,构筑了社区治理的主阵地。
同时,为凝聚建设合力,空港新城在社区大力推进交叉任职,吸纳物业公司负责人、社区民警进入“大党委”、社工委,兼任副职或委员,社区党委成员进驻物业公司等担任监事,并通过定期召开多方参与的联席会议,形成街道、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
服务供给清单化群众办事更方便
群众的需求就是努力方向,空港新城坚持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建立完善以新城政务服务中心为主体,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为基础,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为延伸的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创新社区服务方式,开展便民利民服务,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
“以前办事得跑多个地方,现在进一个门就全办了。”在空港花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正在咨询高龄补贴的杨世鹏体会到了一站式服务。过去在农村生活,“办事”常常跑一天,现在物业、银行、便民服务类社区服务等相关事项进驻了便民服务站,办事方便多了。
为有效将公共服务、政务服务、市场服务融为一体,空港新城根据”三服四化”和街镇综合改革总体要求,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基本原则,将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就业创业、工商税务、户籍办理等政务服务,车驾管理、燃气费收缴、电视网络缴费等公共服务,家政、旅游、文化等社会化服务、公益性服务统一进驻社区便民大厅办理。大力推行“办社合一”,推出“一门集中全办理、一枚印章管审批、一站服务全覆盖”的9大类117项服务事项清单,全力满足群众需求。
治理成效基层化打通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
“农贸市场和周边公厕问题我都有向社区反映,没想到短时间内就得到解决,真是嘹滴很。”家住幸福里社区的成瑞玲对“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快速解决居民需求点赞。
近年来,随着群众陆续回迁入驻,幸福里社区居民生活需求与日俱增,自发的路边市场在国清大街形成,但是占道经营、卫生环境等问题愈发严重,社区居民迫切需要一个正规的农贸市场。
按照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社区乃至街镇想要迅速高效地设立一个农贸市场难度不小。但通过新城“吹哨报道”机制,在兼顾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幸福里农贸市场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投入运营。
在“吹哨报到”机制下,新城确立了街道党工委与办事处、社区“大党委”与社区工作委员会、社区党支部与居民委员会为三级“吹哨”机构,社区居民可通过多种渠道反映诉求。由民政部门牵头抓总、统筹协调,针对收集的各类群众需求,协同部门(单位)制定解决方案,提交管委会审议。在“吹哨报到”机制下,新城相关业务部门会主动前往社区“报到”,确保解决问题落实落地,让群众满意。
幸福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幸福里社区、空港花园社区周边公共厕所建设等问题都是在“吹哨报到”机制下得到快速处理。这项机制将社区与新城部门(单位)紧紧相连,快速高效地解决居民的迫切需求,打通了社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通过先进的社区治理模式让更多群众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红利。未来,空港新城将进一步推动社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打造社区治理的标杆和典范。
责任编辑:王如意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