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冯仑管清友易鹏等大咖齐聚西安港,把脉西安东部新城建设

发布时间:2020-09-23 10:14:1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一座港口兴起一个城市,一场赛事带动一片区域。9月20日,以“港‘运’长安·思‘动’未来”为主题的2020西安国际港务区创新发展论坛举行。除了2000余名现场观众外,还有30余万名网友通过在线图文直播和视频直播的方式观看。

冯仑管清友易鹏等大咖齐聚西安港,把脉西安东部新城建设

论坛邀请万通集团创始人冯仑、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等嘉宾分享真知灼见。他们从宏观到微观分析疫情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就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经济与资源配置、拥抱“新常态”等话题展开演讲,并结合区域定位,为“全运红利”加持下的国际港务区发展建言献策。

冯仑管清友易鹏等大咖齐聚西安港,把脉西安东部新城建设

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以《五万里跋涉,我眼中的机遇与挑战》为题,分享了他疫情期间历时103天,跋涉5万里,走访考察400多家企业、机构,形成的十万余字的调研报告,以及40多份政策调研和建议的体会。易鹏表示,疫情期间西安的GDP实现快速增长,深层次的原因是西安处于中国最中心的“天元经济带”,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夯实之地。他认为,建设经济发展的内循环,在中部打造经济高地是必由之路。以京广线为轴是中国新三线建设的重点,西安、重庆、长沙、武汉都可能成为新三线建设的支撑点,这都是国际港务区未来发展的机遇。

“面对困境,先扛住,后应战,最后成功。找到机遇再去发展。”被称为商界思想家的万通集团创始人冯仑,以《扛住就是本事》为题,分享30多年商海沉浮的案例经验。冯仑说,疫情发生后很多行业在萎缩,对企业来讲,疫后要研究如何活下去,如何扛住和重生。他提出“简单、专注、持久”三个理念,坚持最初的使命,完成产品和服务,这样企业才能应对危机,不仅能扛住,而且能活下去,走到未来。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从经济角度出发,以《内循环当下,未来趋势、影响及对策》为题,分析如何看待历史与当下的变化关系,对于未来趋势的把握。管清友认为,要思考在内循环的大背景下,对国际港务区,对西安市以及陕西省的影响。“国际港务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构建‘一带一路’的新格局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建设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是构建内循环重要的一环,在对接国际市场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新一轮的发展贡献出陆港力量。”

分享结束后,三位嘉宾以沙龙座谈的形式,谈了对如何解决企业焦虑、企业如何跟政府抱团取暖等问题的思考。三位大咖的智慧碰撞赢得现场阵阵掌声,这场思想盛宴既为全运助力,也在为国际港务区发展凝心聚力。

冯仑管清友易鹏等大咖齐聚西安港,把脉西安东部新城建设

“西安是一座重要的枢纽城市,在‘一带一路’机遇下,国际港务区利用西安独特的区位优势打造陕西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让内陆地区有了走出去的底气。”论坛上,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副主任杨祎对园区进行了详细介绍。她说,国际港务区发挥内陆港+自贸区的优势,创新全程通港模式,使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完善,越来越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青睐的宝地。尤其作为十四运主会场所在地,国际港务区加快重点项目推进,不断提升园区的管理水平,“国际港务区的高光时刻正在赶来的路上,热情欢迎各位企业家来投资考察,也欢迎各位市民到这里游玩休闲,大家一定能感受到东部新城充满魅力的美好明天。”

本次论坛是国际港务区践行“体育+文化+旅游”新理念,以大型经济、人文论坛为抓手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一项务实举措,也是“千年古都·常来长安”、“陆港·文旅+体育”和“活力西安港”品牌系列活动之一。西安国际港务区将借十四运的东风,依托西安奥体中心及周边配套,持续深入开展各类文旅活动,积极吸引顶级体育赛事、文化演出、时尚演艺等活动,做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引入面向丝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体育时尚产业,进一步激活文旅产业的新活力。

责任编辑:王如意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