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宝鸡市渭滨区:“五个精准”拓宽就业扶贫路

发布时间:2020-09-21 09:09:1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做好就业扶贫的工作意义重大。渭滨区坚持把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充分发挥辖区工业基础雄厚,商贸繁荣发达,各类工业企业1300多户、商贸企业4300多户,就业岗位资源丰富的优势,围绕实现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的目标,激活资源,放大优势,五“精”并举,千方百计推进就业扶贫提质增效。目前,全区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4984人,2602户有劳动力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至少一人稳定就业,让贫困群众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精准摸排 夯实基础助就业。全区将摸清贫困劳动力底数作为就业工作首要任务和关键环节来抓。一是广泛开展摸排。结合疫情防控“地毯式”排查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村“四支力量”和全区人社系统扶贫联络员作用,逐户逐人排查贫困人口就业状况,精准掌握贫困人口就业意愿和外出就业情况,特别是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情况。二是建立农民工返岗日报制度。2月下旬,启动农民工返岗复工帮扶计划,实行外出务工信息日报制度,实时掌握贫困户的就业状况,为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奠定扎实基础。三是分类建立台账。建立贫困户就业分类台账,做到就业状态清、培训需求清。经摸排统计,全区农村劳动力36297人,有外出务工需求3309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163户10786人,有劳动力6130人,其中技能劳动力137人。贫困劳动力有外出务工需求5787人,有培训需求1273人。

精准施策 稳岗拓岗保就业。面对疫情冲击,全区从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入手,最大限度用足用好扶持政策,稳住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保障稳定岗位。一是援企稳岗保存量。大力开展“三送一解”(送政策、送服务、送物资、解难题)活动,编印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复工复产相关政策汇编》,由区级领导带队上门宣讲落实“减免缓返补”等援企稳岗政策,帮助企业减负,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稳定岗位。上半年减免837家企业324.77万元工伤保险费,减免1722户企业7698.28万元养老保险费。为511户企业落实稳岗补贴,返还稳岗补贴194.58万元。同时,落实培训补贴、见习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企业稳定岗位。二是就近转移扩增量。召开辖区企业助力脱贫攻坚动员会,以企地共驻共建为引领,号召驻区大中型企业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先后依托中铁宝桥、宝鸡钢管公司、中心医院等单位建成重点就业基地13个,吸纳1311名农民工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143名。依托宝鸡源远生物科技公司、宝鸡世纪彩虹印务公司等4家村镇工厂,吸纳贫困劳动力13人就业。同时,通过秦川物业、长美科技等就业扶贫基地和农村合作社吸纳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167人。三是岗位安置兜底线。经村、镇全面摸底,对因年龄、技能等原因无法离村离乡的弱劳动力采取公益岗位兜底安置。开发了保洁绿化、治安巡逻等公益性岗位,安置271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同时,整合、腾退机关事业单位服务性、辅助性岗位,作为公益专岗帮助35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单位就业。根据疫情防控需求,开发消杀防疫、环卫保洁等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一批,先后帮助52名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

精准培训 提升技能促就业。坚持志技双扶的思路,结合贫困劳动力需求分类实施培训,让农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转移就业成为产业工人,增强就业竞争力和稳定性。一是菜单式培训提实效。在摸清群众培训需求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市场需求等因素,科学设置专业,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上半年开展扶贫产业技能提升培训47批次2080人。二是线上线下提技能。开展百日农民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活动和企业职工技能提升行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技能提升培训。上半年先后组织农民工线上+线下技能培训568人,企业职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431人。三是以工代训稳岗位。按照“先培训、后上岗,边培训、边上岗”的原则,在各类企业、农民合作社大力推行以工代训,通过老带新、“土专家+新工人”的教学方式,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训相结合,帮助职工提升技能。截止6月底,企业以工代训305人。四是政策兜底畅渠道。鼓励贫困家庭学生就读技工院校,优先落实助学金、“雨露计划”补助等政策。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大中型企业,成为技术工人,实现高质量稳定就业。上半年有38名贫困家庭学生在宝鸡技师学院、宝鸡铁路技师学院、陕汽技师学院等院校接受技工教育。

精准服务 强化保障增就业。面对企业复工复产急需员工、农民工返岗复工受阻困境,区上及时成立稳就业工作专班,强化服务保障,加快复工复产。一是线上招聘不打烊。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收集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以渭滨就业公众号、区镇村三级就业扶贫微信群发布推广,为供求双方牵线搭桥。累计发布招聘单位522家,提供岗位4137个。同时,组织人力资源公司开展网络招聘会,宝鸡首歌人力资源公司、宝鸡尚行人力资源公司先后帮助陕汽集团、西安比亚迪等企业输送员工513名。二是“点对点”一站式接送返岗。一方面通过“接回来”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工需求,另一方面通过“送出去”实现高质量转移就业。为推动辖区西部传感器产业园重点项目建设,解决务工人员返岗难的问题,区政府协调建设单位、农民工所在地人社、交通、防疫部门,经过多次对接,2月份通过“点对点”包专车形式,从四川巴中、陕西汉中等地接回83名务工人员。3月上旬,先后三批安排“点对点”外出务工直通车向唐山市乐亭经开区、浙江丽水市、绍兴诸暨市输送农民工71人。每次接送,政府都向务工人员发放交通补助,赠送口罩和食品。目前全区已通过“点对点”专车接送农民工546名,其中贫困劳动力21人。三是落实交通补贴促进自主就业。在保障防疫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农民工自行转移就业,政府部门出具健康证明,赠送防疫物资。人社部门及时向跨省就业的农民工落实最高500元的交通补贴,目前已向152名农民工累计发放了5.5万元交通补贴。

精准帮扶 跟踪对接防失业。随着疫情发展,用人单位出现裁员现象,全区加强对外出务工回流人员的跟踪帮扶,防止因失业而返贫。一是动态监测全覆盖。依托村“四支力量”、帮扶干部和就业扶贫联络员,发挥陕西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就业扶贫台账系统动态监测作用,及时掌握贫困群众就业状况。二是联系帮扶再跟进。建立区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对就业不稳定户、返贫风险户、边缘户实行重点关注,及时化解风险。对出现“零就业”户,第一时间由村级及时上报,通过“一对一”精准帮扶,采取岗位对接、技能培训、公益岗位兜底帮助实现就业。4月底,高家镇在动态监测贫困劳动力就业状况时,发现11名贫困户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存在“零就业”户的风险,经区人社局上门入户摸准情况,及时开发了公益岗位兜底安置,全区实现“零就业”户动态清零。三是完善机制防风险。全区围绕建档立卡贫困户,重点是边缘户、重点监测户建立了人社局、农业局、扶贫办联合排查机制,定期对贫困户产业、就业到户到人政策措施进行排查梳理并结合日常跟踪监测情况,综合评估,制定帮扶措施,及时化解贫困户致贫返贫风险。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