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双动力 榆林全面脱贫取得胜利

发布时间:2020-09-16 16:42:2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9月16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打赢脱贫攻坚战 共圆全面小康梦”系列发布会。截至目前,榆林市1.82万贫困人口已具备退出条件,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9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解决,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累计投入78.14亿元补齐脱贫攻坚短板弱项

榆林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春临表示,榆林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标准,在找问题、补短板上下足“绣花”功夫。累计投入78.14亿元用于道路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修筑通村沥青水泥路6534公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运车;建成饮水安全工程5218处,所有贫困群众都喝上了放心水。同时,贫困村生活用电、动力电和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

“全力排查农村住房安全问题,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13万户,完成1.33万户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李春临说,近年来,榆林持续推进低保和扶贫有效衔接,为4.67万贫困群众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累计将35.92万人(次)纳入低保、6.11万人纳入特困供养,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现在,建档立卡户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不再因为贫困而失学辍学,还享受到了有鸡蛋、牛奶的营养餐。”李春临说,目前,榆林贫困人口就医全部纳入“三重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

发展四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23.9万名贫困人口实现产业全覆盖

李春临介绍,榆林坚持把促进群众增收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抓手,突出抓好产业、就业和金融扶贫,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底的3013元增长到2019年底的10206元,年均增长27.64%。全市大力实施“4+X”产业扶贫工程,因地制宜发展壮大苹果、蔬菜、羊子、马铃薯四大主导产业和红枣、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产业,23.9万名有劳动能力且有意愿发展产业的贫困人口实现了产业全覆盖。

李春临表示,全市探索形成了“龙头企业+主导产业+贫困户”等带贫益贫模式,引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与3.4万户贫困户建立带贫益贫机制,把贫困户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同时,大力推进光伏扶贫,建成并网光伏扶贫电站264个,关联751个贫困村,每年有固定发电收益1.68亿元用于扶贫事业,有建设条件的贫困村实现了全覆盖。

此外,全面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累计投放扶贫小额信贷20.3亿元,发放互助资金借款14.9亿元,保障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需求。“我们推进就业扶贫,精准对接岗位、技能、人员,累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6万人,公益岗位安置就业9511人,聘用生态护林员3654名,全市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家庭至少实现1人就业。”李春临说。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