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王如意 报道)9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打赢脱贫攻坚 共圆全面小康梦”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渭南市委书记魏建锋,渭南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王琳介绍有关问题并回答记者提问。
魏建锋介绍:渭南市共有蒲城、合阳、白水、澄城、富平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他6个县(市、区)均有扶贫任务。2017年,共有501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6个,贫困人口7.7万户、24.86万人,贫困发生率为7.5%。截至2019年底,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50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减少到2.8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84%,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魏建峰从“组织保障与责任体系有效强化”“产业帮扶与增收致富有效提升”“基础设施和城市面貌有效改善”“社会力量与内生动力有效激活”“民生改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效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党的建设和工作作风有效巩固”“七个有效”系统的介绍了渭南市脱贫攻坚的做法和成效。
发布会上,魏建锋和王琳就如何克服疫情,稳定贫困居民收入、“三督一考”工作机制的具体做法、为全市人民办好“十件实事”的进展情况、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三覆盖、四清零、五提升”行动的主要内容等问题分别回答了在场媒体记者提问。
附:相关资料(“七个有效”的具体内容)
有效强化组织保障与责任体系。渭南市认真落实“市县抓落实”要求,建立了目标、政策、责任等六大工作体系和目标管理、任务清单、责任落实、统筹协作等七大工作机制,形成了“四级书记”齐抓、中省市县1357家单位包联、1028名第一书记和2881名驻村队员下沉一线、4.2万名干部结对帮扶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中省市县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4.05亿元,整合涉农资金77.37亿元,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保障。
有效提升产业帮扶与增收致富。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依靠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以种养业为基础,大力发展“3+X”特色产业,2014年建档立卡以来,共带动贫困户11.4万户39.7万人。创新带贫益贫模式,探索形成了“村村建园”、“果园托管” 、“村党组织+”等模式,建成扶贫产业园1059个,带动贫困户5.9万户14.2万人;托管果园面积6.1万亩;建成“村党组织+”产业点1260个,带动贫困群众52922户。着眼村集体的发展后劲,实现了贫困村村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参股、就地务工、集体参股等多种形式,发展特色产业。
有效改善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薄弱环节,扎实开展“三排查三清零”回头看和百日攻坚行动。让贫困群众喝上“优质水”。水务系统千余名干部下沉一线,对19万贫困户饮水安全开展拉网式大排查。2016年以来,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828处,落实资金9.7亿元,276万农村群众饮水条件明显改善,饮水安全达标率达到100%。让贫困群众住上“安全房”。累计实施危房改造11404户,安全住房率达到100%。安置搬迁群众4859户1.8万人,建成社区工厂93个,就业扶贫基地84个,带动就业近3000人。同时,完成通村公路“油返砂”项目700.3公里,501个贫困村实现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123个镇(办)、1915个建制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1915个建制村实现村村通客车;目前累计完成农村改厕46.96万座,其中今年完成农村改厕4.47万座、清理农村生活垃圾35万余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有效激发社会力量与内生动力。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着力激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主动性,全市821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行动,结对帮扶1007个村,实施项目1687个,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4亿元。持续加强苏陕扶贫协作,累计使用苏陕扶贫协作资金 4.2亿元,实施项目268个,带动贫困户10余万人,陕西圣唐乳业、扬子江药业等16家企业落地渭南,投资金额达到10.5亿元。今年进一步拓展了苏陕扶贫协作新渠道,与镇江携手打造“五个一”平台,目前,渭南特色农产品在镇江销售额达到1亿元。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贫困群众实现了“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有效促进民生改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织密医疗保障网,严格落实贫困人口住院报销和大病保险各项政策,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结算率和参合参保率均达到100%。围绕每个贫困家庭有一人稳定就业目标,累计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34.8万人。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扎实开展经济高质量发展“三优化三提升”行动,搭建12345快速响应机制,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加快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覆盖、四清零、五提升”工程,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动态监测、快速响应机制,着力构建纵向到户、覆盖全市的网格化信息监测体系,每半月开展一次数据比对分析,重点对劳动力变化、支出骤增或收入骤减的家庭进行筛选预警,切实防范化解脱贫攻坚风险。把稳定脱贫与长远发展统一起来,科学编制“十四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规划,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工作机制,将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推动扶贫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扶贫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战调整为常态推进。
有效巩固党的建设和工作作风。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开展“留心护根”行动,为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派出1028名第一书记,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到脱贫攻坚全过程、各方面,极大激发了基层组织、基层干部、基层群众的活力和内生动力。聚焦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建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督战、人大政协主要领导督导、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督查、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考评的“三督一考”工作机制。组建南北两大片区督导团,抽调119名督战队员,下沉县镇村,遍访贫困户,采取“一周一报告一交办、一月一通报一点评”的形式,较真碰硬督,凝心聚力战。以“晒比拼超”行动为抓手,鼓干劲、抓落实,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克服“庸懒散慢虚粗”不良倾向,为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供了坚强作风保障。
责任编辑:王如意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