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陕西凤县突出就业优先战略,以“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和稳定增收”为目标,积极组织实施就业扶贫稳定增收行动,稳岗和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坚持“查”字当先,动态摸清人口就业和技能需求。建立完善贫困劳动力就业状态动态信息跟踪核查长效机制,以陕西省就业扶贫台账系统和农民工实名制台账系统为基础,坚持每周对外出务工及返乡人员就业情况跟踪管理,依托四支队伍、帮扶责任人、社保助理员,做好入户核查,充分精准掌握每一名贫困劳动力的实际就业情况以及技能培训需求,有针对性的提供“一对一”就业服务并实时更新信息系统,实现就业扶贫对象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上门入户开展送政策、送岗位就业微招聘活动
坚持“输”字强基,转移就业稳定增收。始终将促进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摆在突出位置,抓住全国复工复产进度加快的有利时机,创新“四不一有”工作机制,积极组织劳动力外出务工,促进就业增收脱贫。同时采取“互联网+招聘”和送岗上门等途径,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难题;在镇村设立就业扶贫“微招聘”驿站,搭建就业服务供需平台,上门开展“一对一微招聘”,弥补“大招聘”短板不足。全县有农村劳动力18726户40603人,已转移就业23176人,转移就业占就业总人数的57.8%。共有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835户7673人,已转移就业5044人,转移就业占就业总人数的65.7%。
坚持“稳”字为主,就近就地吸纳就业。多方联动,积极开发县内政府类投资项目、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各类企业和市场经营主体等用工需求,加大岗位开发力度,最大限度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围绕村镇工厂和就业扶贫基地建设,依托劳务经济组织、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类经济合作社等载体,让贫困劳动力“嵌入式就业”,最大限度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截止目前,全县发展社区工厂5家、就业扶贫基地7家,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158人,县内就近就地贫困劳动力就业2725人,全县劳动力县内就业12325人。
坚持“兜”字把底,开发公益岗位保就业。建立健全稳定有效可持续的托底帮扶机制,针对“三无劳动力”及就业困难特殊人员,将村级保绿、保洁、幸福院等农村公共基础管理“1+7”岗位与农村公益性岗位进行整合,积极协调镇村合理配置,提高待遇,进行兜底安置,确保充分就业。目前,全县464个公益岗位,安排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319人,开发公益专岗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43人,新增防疫公岗安置贫困劳动力154人,整合1+7基础设施管护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174人。
开展“点对点”招聘、输出、送达务工返岗直通车活动
坚持“训”字固本,不断提高就业技能促就业。强化实用技能培训,以工带训,紧盯市场需求和贫困劳动力个人意愿,推行“三送三单两结合”(送岗位进村、送政策进村、送技工教育进村到厂,菜单式选课、订单式授课、免单式送课,培训与企业相结合、培训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培训模式,扎实开展“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将技能培训镶嵌到就业、产业链上。共开展线上创业培训4期5班,参训学员125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2人。开展农民工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11期16班,参训学员752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10人。
坚持“实”字普惠,落实政策促进稳岗就业。全面认真落实《凤县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十大行动实施意见》及企业 “减免缓减”稳企稳岗政策,积极落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交通补贴、技能培训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企业以工代训补贴、一次性求职补贴、社区工厂、就业扶贫基地等补助补贴政策。截至目前,共发放各类就业扶贫补贴资金141.643万元,为15家中小微企业落实稳岗返还资金86.1572万元,为115户参保企业“减免缓”养老保险938.83万元;为企业和个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1笔,1825万元。(凤县宣传部 张继文)
责任编辑:李婷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