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咸阳市永寿县甘井镇五星村:凝聚老乡力量 推进牢靠脱贫

发布时间:2020-08-04 12:40:03 来源:中国报道

五星村是国定贫困县永寿县的一个贫困村,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89户321人,占总户数、总人口的26.3%、22.6%,被大家戏称“地”穷、人穷、村穷、志穷、“人文”穷的穷“五星”,2017年成为市委主要领导包抓村。2018年,该村较之全县提前一年“摘帽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99%,整个村子产业兴起、人员回流、户户劲足、邻里和谐、面貌大改,真正成为闻名四里八乡的“五星”村。村子的巨大变化,得益于几年来在党旗引领下,探索走出的“党支部+脱贫能人+贫困户”为代表的“组织引领、脱贫能人帮贫困群众、抱团发展摘穷帽”的脱贫路子,以生动牢靠脱贫故事为稳定持久脱贫提供了新的思考与启示。

问题导向催逼思变求进

时间倒推到四五年前,五星村既“穷”又“烂”远近闻名,颠簸不平的土路、残旧破败的房子、没有人气的村落,……贫穷、落后曾是镌刻在五星村的标签。

收入难稳。全村产业主要以粮食种植为主,辅助栽种一些果树、散养一些家畜家禽,基本能解决个温饱问题,一年到头手上也留不下几个闲钱,村民生活贫困清苦。贫困是一座大山,一旦家庭遇上重大变故,往往就会雪上加霜、债台高筑。

人心难安。村落衰退,村民难以安居乐业,青壮年娶不回老婆,有点门路的青壮年劳力纷纷选择外出,村子空心化逐渐加重,留下来的大多是老弱病残,脱贫攻坚战略刚实施时,大家吐槽说“靠老头老太太脱贫致富,怎么行?脱贫太遥远了”。

乡风难兴。6个村民小组分布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5个山咀,土地零星破碎,常年干旱少雨,脆弱的自然生态同样映照着村子衰落的社会生态。闭塞的交通阻碍着与外界的交流,伦理失序文化凋敝,封建迷信活动盛行,村风民风大伙诟病,村级组织软弱涣散,干群之间关系紧张。他们具有强烈的脱贫愿望和决心,思变却求变无门。

多措聚力带来脱贫蝶变

脱贫攻坚以来,各级精准把脉、精准施策,会商指导村上大胆实践以脱贫能人带动全村贫困户发展肉羊养殖产业的做法,探索建立了“党支部+脱贫能人+贫困户”模式。

建强支部“举旗子”。深度贫困的五星村,要凝聚涣散的人心、按统一节点完成脱贫任务、走出快追之路实现后来居上,靠“好的党支部带领打开局面”是关键。从2017年起,村支部书记就一直由镇上下派年轻干部挂职担任,还下派了第一书记,经过2018年换届,支部班子平均年龄48岁,村干部6人中有3人都在45岁以下。高举党旗——威信先从拆庙建阵地树起,村民顶礼膜拜的一座爷庙被拆倒,旁边7.6亩大的一个烂涝池被填平,代之的是400平方、大小共14间房、活动广场占地8亩的村级阵地,活动中心、卫生室、富民讲堂政府一应俱全。阵地上树起的是党旗、是各级要让五星村摆脱贫困的决心和信心,同样也引领着发展方向。建强机制——党员联系农户、党员户挂牌、承诺践诺、设岗定责、贫困服务等制度机制相继建立实施,村里事情都是党员干部冲在最前面,对村民起到了很好的模范激励作用。向下报到——及时组织党员下村组、到户中向群众报到,听民意、解民难、议怎么发展,党支部把群众最迫切修路的诉求摆上重要日程,2017年通村路和通户路相继建设完成,并向群众承诺,今后村上的重要事和难办的事,都要征求群众意见,大家商议说怎么办就怎么办,群众参与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了,“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没有了。

革故鼎新“用才子”。积极践行“人人皆可成才”,大胆使用农村脱贫能人。敢于用才——考验的是担当。贫困户胡根选,通过发展养殖实现脱贫,人均纯收入超万元,搬出了破烂不堪的窑洞,开始有了“野心”,多次让村上协调土地和资金,想进一步扩大规模,并提出让群众的扶贫资金入股,大家共同发展致富。村支部经过充分考察研究,也认为依靠发展肉羊养殖产业组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这条路是完全可行的,双方一拍而合。善于用才——考验的是作为。通过产业分析、市场调查、收益计算和对胡根选个人能力的综合考量等科学核实后。各级和支部为其协调筹措产业发展资金80万元,建设了可存栏600只的羊舍2栋。羊舍建成后,村支部与胡根选进行了对接协商,成立了龙回养殖合作社,胡根社原有的150多只羊全部入舍,规模扩大后,肉羊存栏常年达到400只,并吸纳12名贫困群众实现就地就业。稳妥用才——考验的是能力。在运转机制上,村支部充分考虑,与胡根选制定了权益分配方案、村监委会监督方案,帮助合作社完善了相关章程,并督促其按规生产;在农技和防疫上,为其联系了动物农技部门实行跟踪式、贴身式服务,手把手教会防疫手段、掌握规模养殖技术;在市场销售上,帮其打响“龙回”品牌,极大的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和生产风险,实现了产销两旺。

融合发展“稳路子”。2018年,龙回合作社赢利20万元以上,为村集体经济和入股群众带来了2万元以上分红收入,务工群众每人赚到了5000元以上工资。在这种模式示范下,村内的各种能人找到村上,纷纷开启了抱团发展之路。村上不断探索深化“三变”改革模式,实行“村社合一”模式,避免扶贫资金撒胡椒面,确保广大村民享受发展成果,固化“抱团发展、共同奋斗”效益。一是把涉农及扶贫项目资金整合,量化为村集体股金和贫困户股金,集中投入到承接经营主体,合理确定贫困户股份比例,使村集体和贫困户有了“长期粮票”。二是建立了农民分享农业产业链增值收益的保障机制,以合同契约构成“收益保底+流转收益+股权分红+工资性收入”的分配结构,保障农民分享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89户贫困户除8户稳定脱贫户外,均加入了2个以上本村合作社,5个能人经营主体流转村民土地200余亩。三是盘活村组集体资产,把4处已经废弃的村级集体土地,将由经营主体租赁运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贫困户卢红刚的鸿翔养殖场吸纳产业扶贫资金入股,规模分别扩展到存栏肉牛130只,带动贫困户20户;本村能人刘教儿依托村集体经济发展大棚种植19座,带动贫困户15户;王宏伟建设占地10亩的养牛场,带动贫困户10户,在这些能人带动下,五星村村民散养牛羊的贫困户达10多户,各类庭院养殖家畜发展到120只(头)。经过两年的运转,“党支部+脱贫能人+贫困户”的脱贫模式取得了明显效益,既解决了脱贫能人发展资金不足、人手紧缺问题,又发动了有想法但不了解市场的群众加入进来,实现规模化的养殖经营,走共同发展之路。

村强人和“变样子”。2018年五星村集体收入达到4万元,2019年底增长到5万元,村内的一些小花费的公共设施维护、公共服务支出有了保障,村级组织服务能力大大提升;水、电、入户硬化路通达100%,家家门前铺设了花坛,建设了500米长的精美文化墙,集纳了团结奋斗和自力更生元素,提升了村子美感;村上停办多年的秧歌队、舞蹈队、锣鼓队纷纷恢复,村内一片朝气勃发的景象。同时,五星村的脱贫实践,更如同无形的针线,在把支部、村级各类组织和群众利益连接在一起的同时,更是把支部对群众的组织引领、群众对支部的信任期盼、群众之间的理解合作紧紧的捆绑在了一起,全面解决了支部和群众利益链接不紧密、群众之间互助合作难开展等长期存在的问题,增强了支部的组织力和引领力,融洽干群、群群之间的关系,重拾了乡党邻里之间的情份。

老乡力量凸显“牢靠”优势

五星村的脱贫模式,坚持以党支部为龙头引领、以贫困户能人为实施关键、以贫困户为利益链接,不但强化了支部的引领功能,也使“群众帮群众”和共建共享的精神得到传承,更为总书记2020新年贺词中的“牢靠脱贫”作出了一定的生动诠释,特点突出,优势显明。

乡才留用机制化。乡村要振兴,必须要培育一支能够支撑乡村发展的人才队伍。不论是配强班子、使用年轻干部,还是打破窠臼、不拘一格使用贫困户人才,他们不断优化创新创业创富生态,打造干事创业舞台,实现人才在推动和引领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最大价值,才有了富民产业发展壮大和乡村秩序的重建。

稳定脱贫长效化。五星村以支部为龙头,以贫困户土专家为领头人,以贫困户为主体,将贫困户联结在一起,建设乡情纽带、自愿合作、信息共享、技术互学、销售互带、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形成了团结一致、共建共享走向致富路的乡村振兴新局面。

资源利用最大化。深度贫困村基础条件差、产业优势不突出,贫困户缺劳力、缺技术且病残障较多,依靠单家独户发展产业比较困难。五星村融合等多方面资源,有效地融合了生产要素,不断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让群众都参与进来,调整农村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实现了投入产出比最大化,并让人人都能受益和得到成长。

社会生态优美化。“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一直是中华民族的良好品质,这种观念目前在农村已有些淡化。五星村牢牢占领党在基层政权阵地,以坚强的党支部引领乡村发展,向阻碍威胁农村发展的各种意识形态进行斗争,巩固乡风文明,推进了新时代背景要求下乡村治理体系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