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

山东长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蓝绿画卷"

发布时间:2020-07-27 09:24:41 推广 来源:中国日报

多年不见的大叶藻、海萝等藻类重现,白江豚、鲸鱼频频现身,对生态质量要求极高的东方白鹳、斑海豹等种群数量明显增多,鼠尾藻等原生藻类、鲍鱼等野生海珍品、渤海刀鱼等传统经济鱼类资源不同程度出现恢复……在地处胶辽半岛之间、黄渤海交汇处的长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太平洋斑海豹洄游烟台长岛 (供图)

长岛又称庙岛群岛,由151个岛屿组成(其中有居民岛10个),岛陆面积56.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41平方公里。长岛生态环境优良,自然风光秀美,奇礁异石林立,天景天象奇幻,气候舒适宜人,年平均气温11.9℃,夏季平均气温24℃,森林覆盖率54%,素有“海上仙山”之称。

黄渤海交汇处 (供图)

2018年,山东省委、省政府批复设立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两年来,该试验区坚持陆海统筹、系统治理,全力以赴抓好生态保护修复,始终把山水林海城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全域打造绿水青山。

彻底拆除全域80台风力发电机组,完成南北长山岛25万平米裸露山体客土喷播治理和全部有居民岛屿裸露山体治理;拆除岸线育保苗场面积86万平方米,整治修复岸线约15公里,使自然和旅游岸线占比由38%提升至80%;完成近岸养殖腾退4800多亩,持续开展“海底森林”、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海洋修复工程,投放人工鱼礁50多万空方,营造藻类“海底森林”100多万亩,放流恋礁鱼苗和贝类苗种2亿单位……经过不间断修复治理,长岛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与此同时,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突出海洋、海岛资源优势,全力打好旅游业、渔业等支柱产业生态牌,交出一份山更青、水更绿、民更富的答卷。

生态旅游产业方面,长岛依托山、海、岛特色生态资源,精心打造海岸休闲组团、海上环游组团、渔家风情组团、文化体育组团,改造升级陆域景点,构建“山海岛”有机结合的景区体系,叫响“海上仙山,生态长岛”旅游品牌。

长岛的王沟渔家风情园总投资8700万元,建设渔家别墅33幢92户,总面积28447平方米,于2017年5月开园营业,是长岛第一家集中运营的高端渔家风情园区,主要用于王沟村转产转业,发展渔家乐休闲旅游产业。园区实行“公司+渔家乐业户”的经营管理模式,顺应高质量游客的旅游需求,依托长岛“渔家乐民宿”三年提升工程,大刀阔斧从经营理念、营销模式、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提升,提高旅游竞争力和游客的旅游舒适度。目前,园区内已有85户正式营业。

生态渔业发展方面,长岛着力做好海洋牧场和休闲渔业两篇文章,累计获批4处国家级海洋牧场、6处省级海洋牧场,开发生态海洋牧场26.7万亩,下水国内首座5G“一拖六”深远海智能网箱、建成全国首座坐底式深水智能网箱——长鲸一号、启用全省首座半潜式深水智能网箱——佳益178号,海洋牧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海洋牧场建设 (供图)

孙家村东源海洋牧场为村集体控股,共确权海域4400亩。近年来,村庄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渔礁投放、藻类繁育和苗种底播等。孙家村党支部还领办海参养殖专业合作社,现有入社成员113户,占村庄总数的73.6%,村集体以海域入股,占51%股份。今年已投入200万元,用于底播海带、海参苗种,投放各类渔礁2000个。通过海参销售,拉动村集体增收60万元,社员户年均增收4000元。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