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

西安市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20-06-15 09:41:3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师霞 报道)6月12日,西安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西安市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推进情况。

规上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速达到33.3%

西安市工信局局长李初管介绍,去年12月西安市委市政府制定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五强”目标、“6+5+6”产业体系、6条实施路径和22条支持政策,为先进制造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上半年,西安市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成效显著。经济回升有了加速度。4月,规上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速达到33.3%,带动全市工业快速回升。4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6%,1-4月累计达3.4%,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均名列第一。1-5月份预计增速在4%左右。产业招商有了新成果,投资局、高新区、经开区通过“网络签约”和“跨屏”落户,线上招商成果丰硕,累计签约项目56个,总投资573.2亿元。1-4月,工业投资增长49.3%,这也是五年来投资增长最高的。

中小企业融资有了新突破,加大了银企对接,4月份举办了银企对接会,为374户企业、111.64亿元融资需求进行对接,现场签约36.08亿元,后续又签约70亿元,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当前的融资需求,为全市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有益支撑。重点发展呈现新亮点,“西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已在高新区启动建设,西北地区首家中国(西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已在经开区揭牌,华为公司在西安举办了陕西长安鲲鹏产业创新大会,汽车、计算产业联盟相继创立,全市工业园区现场推进会、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推进会陆续召开。

他表示,下一步,将对照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三个完善、三个丰富、三个提升”为重点,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体系建设。

生产性服务业市场主体大量涌现

西安市发改委副主任赵寅科介绍,结合《关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的精神,西安市发改委按照全市十项重点工作安排部署,加大政策扶持引导,持续培育生产性服务业核心竞争优势,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快速融合。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市场主体大量涌现,规模不断扩大,比重持续上升,结构明显优化,加速向专业化迈进,向价值链高端攀伸。

下一步,西安市发改委将加快落实市政府《有效应对疫情促进经济平稳发展若干措施(暂行)》,加大“三个经济”、先进制造业强市等专项资金向生产性服务业倾斜,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恢复发展。同时,根据各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的需求,按照“集中布局、集聚要素、集合功能、融合升级”的原则,加快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提质增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此外,加大融资对接,加快建设丝路金融中心,持续推动企业上市。鼓励物流企业积极参加评级升级。支持研发设计服务企业应用“新基建”技术提高设计服务能力。完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规划布局,推动检验检测规模化发展。引导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持续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探索线上展会新模式,启动线下会展活动。年内全市生产性服务业总收入达到3000亿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等“跨界”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集群由“生产+制造”向“服务+制造”转变,促进产业链融合拓展。

2025年高新区力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4500亿元

西安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齐海兵介绍,为进一步落实《西安市建设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西安高新区确定了“4+5+6+1”的产业体系。

西安高新区坚持“创新引领、链式延伸、集群发展、特色突出”的基本思路,构建“芯(集成电路)-软(高端软件)-端(智能终端)-网(智能网络)”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已形成以三星、美光、华为、中兴、中软国际等为核心的全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集群。2019年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2020亿元;今年1至4月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630亿元;预计到2020年年底实现产值2300亿元;到2022年底,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以上,电子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国内领先;到2025年,力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4500亿元,全面建成全球知名电子信息产业创新高地。围绕“芯-软-端-网”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补链强链、空间集聚发展、发展生态优化、示范应用引领等方面,西安高新区重点推动实施五大专项行动。

下一步,西安高新区将以建设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全力推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为西安市建设制造业强市贡献高新力量。

汽车产业集群已经步入加速布局、快速发展阶段

西安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钱虎威介绍,西安经开区是全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先进制造业的排头兵,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三分之一,承担着引领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先进制造业强市加快建设的重要使命。自成立以来,经开区始终坚持产业立区、工业强区,是陕西省首个工业产值超千亿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目前已经形成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消费品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在2019年国家商务部219家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中,西安经开区位居第11位,跃居西部第一。

2010年,西安经开区被工信部授予首批汽车产业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经过10年的发展,截至2019年,经开区汽车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903.4亿元,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形成了以陕重汽为龙头的整车总装,康明斯、德仕等包含重卡总成、车桥、发动机、车架等零部件生产及专用车改装等配套企业的产业集群。其中,陕汽集团生产中、重型汽车16.5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16.7%,成为我国第三大重型汽车生产基地。同时,总投资202亿元的西安吉利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将于2021年建成投产,将逐步形成30万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

围绕打造西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到2021年,经开区汽车产业将聚集规模以上配套企业50家以上,工业总产值将跨越1000亿元大关,成为经开区首个千亿级工业产业集群。目前,经开区汽车产业集群已经步入加速布局、快速发展阶段,经开区计划用五年时间,将汽车产业产值打造至2000亿元的规模。

未来,经开区汽车产业发展主要围绕商用车与乘用车,依托陕汽、吉利等整车龙头企业及康明斯、汉德车桥、德仕等骨干零部件企业,加快推进吉利汽车产业基地、陕汽集团研发中心和商用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进传统汽车迭代升级、新能源汽车平台化开发、专用车工业设计与技术集成,以及新一代特种全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及车桥车架、转向器、刹车器、汽车电子等关键零部件的本地化配套;推动龙头企业向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转型,积极研发和应用氢能源动力、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新技术与新产品,拓展汽车金融、供应链金融、再制造、车联网与大数据等后市场;建设以陕汽集团为支撑的商用车和特种车产业基地、以吉利为支撑的乘用车产业基地,构建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创新链和供应链为支撑、服务链为保障、上下游配套完备的“研发+制造+服务”产业生态,聚力发展节能型商用车和新能源乘用车产业集群。

责任编辑:李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