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随着2017年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第21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的落幕,陕西省渭南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再次赢得新的收获,并在“走出去”中不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
文 / 郭艳
“朗朗神州,祚传千载;漫漫丝路,泽遗百代。”回首汉唐,丝绸古道的阵阵驼铃从遥远的千里之外带来了西方的珍奇异宝和丰富物产,也送去了茶叶、丝绸、瓷器,传扬了东方文明。如今,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生根,丝绸之路根植亚欧非大陆,唤起了新时代的伟大征程。站在2017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第21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丝博会暨西洽会)这个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上,陕西省渭南市正乘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快车,扩大“朋友圈”,谱写出加快发展、追赶超越的新篇章。
6月4日,陕西省渭南市委书记陆治原,市长李明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勇格,市政协主席刘新兴等市级领导在丝博会渭南展馆巡视
按下招商引资“快进键”,跑出追赶超越“加速度”
6月3日至7日,丝博会暨西洽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异域八方的政要、客商相聚于此,洽谈投资、发现商机,共话“一带一路”建设,力促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开放发展、合作共赢。
这是一场国家级的经贸盛会,也是一个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更是一次招商引资能力和投资环境的比拼。在这个国际合作的舞台上,渭南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平台,全方位展示渭南禀赋的资源优势,围绕“水润渭南”“匠心渭南”“创新渭南”三大主题分别进行推介。展区内县域特色明显,展品丰富独特,吸引了国内外大量客商驻足参观和接洽商谈。
“简单、大气、清新、养眼”,这是台湾文化产经交流促进会的嘉宾代表孙振恒对陕西馆的“水润渭南”展区的印象。湛蓝色的地板,除了体现“水润渭南”的主题外,还通过地形图片对渭南各县(市、区)的水系分布情况进行了全面展示,让参观者一目了然。分布在展区周围的“丝路新起点、陕西东大门”“建设有山水灵气的陕西东大门”字样,进一步诠释了“渭南符号”。临渭区的水系建设、大荔同州湖和关中水乡建设、洽川景区以及白水“两山一湖”慢城旅游区等展板,展示了渭南水系建设的美好愿景。如今,“打造绿色宜居新城”这个宏伟蓝图正在逐步成为现实,犹如一幅美丽的巨幅画卷,展现出渭南的独特魅力。
6月4日,渭南代表团举行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现场签约项目52个,总投资达811.62亿元
“大家眼前的作品叫‘圆梦’,它是专门为本次丝博会暨西洽会制作的,正中间的钟楼代表着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56朵梅花象征着中华56个民族。通过缠枝梅花将丝绸之路沿线29个国家相连,它寓意着中华民族正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在丝绸之路特色产品馆的“匠心渭南”展区,工作人员如是讲解。
参观者一边聆听讲解,一边细细端详实物,不时发出惊叹。澄城尧头窑黑瓷、富平石刻、华州黑陶⋯⋯一件件精美绝伦的作品,都是手艺人灵巧技艺的转化,蕴含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积淀,将匠心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说“匠心渭南”代表着传承,那么位于新兴产业和物流信息化馆的“创新渭南”展区则代表的是发展,传递出渭南追赶超越的强劲动力。展区内展示的新能源电池、3D打印、食品加工、风力发电、精细化工、酵素产业、无人机等产品,体现出了渭南精细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天航空这五大产业的发展情况。“对于渭南的印象,我依然停留在几年前。而这次通过参观展区,我才知道渭南这几年发展迅速,引进了不少高新技术产业,未来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一位来自湖北的客商感叹道。
经过会前考察交流、积极对接和会议期间的深度洽谈,渭南代表团在此次盛会上成果丰硕:共签约项目253个,涵盖了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多领域,总投资1890.5亿元。
“乘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东风,依托今年丝博会暨西洽会的平台,我们真诚地邀请各位企业家进一步走进渭南、了解渭南、喜欢渭南,深度对接、拓展合作、共谋发展。渭南将会继续秉持‘亲商、安商、富商’理念,尽最大努力为企业搭建发展平台,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着力打造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投资发展环境,真正使渭南成为广大客商投资置业、梦想成真的地方。”渭南市委、市政府领导在展会上承诺。他们表示,这些项目的落地生根必将对渭南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壮大支柱产业、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缔结友城合作 “朋友圈”,融入国际发展大舞台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从起初的西洽会到西洽会暨丝博会,再到丝博会暨西洽会,这场在西部举办的展会的变革与成长不仅体现着东西部合作的发展,还体现着渭南的发展。
6月4日下午,“一带一路”渭南友好城市合作发展大会成功举办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自1999年与匈牙利的塞格德市结为友好城市以来,渭南不断扩容具有国际范儿的“朋友圈”,先后与韩国的龟尾市、美国北拉斯维加斯市、俄罗斯阿穆尔共青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一带一路”沿线9个国家10个城市建立友好关系。此外,渭南还与韩国昌原市、黎巴嫩贝特马利市、哈萨克斯坦喀尔萨伊斯科区、吉尔吉斯斯坦阿拉梅金区等意向城市加强联系,与国内6省8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初步形成了内外共融、东西互济的开放发展新格局。
近几年,渭南先后成功举办了全球商报联盟高层渭南行、渭南友城对话会、奥地利国家主流媒体渭南行、“一带一路”驻华外交官渭南行等活动,承办了中国—西班牙女足热身赛、“丝绸之路·美丽大荔”国际马拉松赛、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演出等涉外文化体育活动,在促进中外文化相融互通的同时,也使得渭南的国际形象、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本届丝博会暨西洽会上,渭南市政府联合陕西省商务厅、陕西省外办共同组织了“一带一路”渭南友好城市合作发展大会,渭南市驻中亚经贸代表处、驻欧盟经贸代表处、驻东南亚经贸代表处、驻东非经贸代表处等4个驻外代表处被授牌;渭南市外经局与哈萨克斯坦、匈牙利、东非、马来西亚4个国家和地区相关机构签订了驻外代表协议;渭南市政府口岸办与霍尔果斯口岸办签署了《口岸合作议定书》;渭南市外贸企业代表还与“一带一路”沿线进出口企业签订教育、商务贸易等合作协议。这些协议的签署,是渭南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的新成果,对渭南加快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渭南友好城市授牌仪式
“‘一带一路’是合作共赢之路。”渭南执政者深谙此理。今后,渭南将坚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同国内外朋友深化交流,缔结友谊,在友城设立经贸代表处,开展招商和特色产品宣传推介,推动经贸、产业、文化旅游等方面的长期务实合作;积极“走出去”,鼓励本地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寻找合作突破口、开拓投资新市场;深度参与资源开发、技术推广、产品推销,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更多的渭南元素,与友城在相向而行的情谊中携手开启合作共赢新篇章。
随着渭南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提速提效,更深层次交流合作平台的搭建布局,渭南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吸引更多朋友来此投资发展,也收到了更多来自国外朋友的“点赞”。匈牙利琼格拉达州州长卡卡斯·贝拉表示,该州赛格德市与渭南市在1999年就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近年来,双方多次开展友好互访和交流活动,在葡萄酒业、通用航空基地建设、农产品贸易、新能源开发、果业深加工和贸易进出口、新建友城、教育等方面形成多项共识,为促进两地乃至中匈两国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以追赶超越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打造新型工业聚集地、现代农业示范地、华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大关中东部及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的“三地一中心”,更具国际范儿的渭南正在开放中蜕变、在开放中超越、在开放中升华⋯⋯
责任编辑:聂茵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