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史圣”司马迁的故里,中国文化中有名的“鲤鱼跃龙门”的“龙门”所在地,境内有历经千年的司马迁祠墓、元明清风貌依旧的韩城古城、“民居瑰宝”党家村和入选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梁带村芮国遗址及数不清的古村、古桥、古寨堡等,堪称三秦之最,被誉为“关中文物最韩城”,为闻名遐迩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如果说陕西是中国历史的根,韩城则藏着古中国的魂。
这里的空气中流淌着千年的史韵,诗礼耕读的风俗绵延相继,历经千百年岁月的古建随处可见——依然完好葆有古典中国最美的样子!
韩城古城
韩城地处关中平原东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北隔梁山与陕北相连,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西北部群山竞秀,东南部大河奔流,大山大河之间,安卧着物阜民丰的“文史之乡”,古往今来演绎无数精彩:
昔时,此地扼守黄河咽喉、秦晋要冲,为兵家必争之要塞,大禹在此凿通禹门治水,韩、梁在此建国,秦晋在此争霸,蒙元由此入主中原,留下了“秦塞雄都”的传说。自西汉司马迁著述《史记》以来,韩城文风昌盛,又成为一处“文化圣地”,泱泱人才不胜枚举,明清时期“朝半陕,陕半韩”现象至今传为美谈,“耕读传家”成为乡俗,儒商并举创造辉煌。
今日,韩城是“渭北黑腰带”上的能源明珠、黄河沿岸的历史名城,凭借丰富的能源及文化资源,依托区位交通优势,着力打造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
走近韩城,走近古老的中国,走近文化的高地,走近一个数千年来都在不断创造繁华的地方。
一部《史记》,千古韩城
关于韩城,最早的记录见于《诗经·大雅·韩奕》,里面说到“溥彼韩城,燕师所完”——西周时,周武王将小儿子分封于此,建立了韩侯国,由于韩侯年龄小,国力弱,筑城时得到了燕国军民的援助,建起了宽广高大的韩侯城。这便是韩城“韩”字的由来。
大约在春秋中期,司马迁的先祖司马错进入秦国,定居在少梁,也即今日的陕西韩城西南的高门塬一带。司马错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曾帮助秦惠文王伐蜀,立下不世战功,然而,今日之人,只知韩城有司马迁,却不知有司马错,这是因为,司马迁在历史上堪称“古今一人”,《史记》一出,石破天惊,万世流芳,其功绩可与孔子相提并论,完全掩盖了司马错的光芒。
司马迁祠
《史记》成书于距今约两千多年前的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它之所以被中华民族奉为文化高峰,一方面是因为其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源于司马迁悲剧英雄般的人生经历。司马迁在创作《史记》期间,因直言上谏而被处以“最下”、耻辱至“极矣”的“腐型”,这对他的精神是摧毁性的打击,“为乡党戮笑,以污辱先人”,“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然而,他却在耻辱的泥潭之中奋起,历时十余年完成《史记》,为中国文化留下了永恒的文化瑰宝和精神遗产。
而今,在韩城芝川镇的龙亭塬上,司马家族世代生活的地方,依然高高耸立着司马迁祠墓,吸引着一代代的人们前来追慕司马遗风。司马迁祠墓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公元310),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坐落在高岗之上,东面是滔滔黄河,西面是巍巍梁山,古建筑沿山脊逶迤而上,蔚为壮观。
司马迁祠为韩城第一大胜迹,司马故里则文教成风,人才辈出。宋、元、明、清四代,韩城有进士115人,状元1人,明清两代有举人544人,秀才1400余人,“三朝宰相”“四代世家”“父子太史”“南北尚书”“兄弟巡抚”数不胜数,“文史之乡”实至名归。
古城古村,古典中国
山陕两地古迹众多,但像韩城这样古迹密集分布的仍属罕见。韩城拥有17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中国传统村落、20处省级传统村落,元代建筑数量众多……精彩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韩城大禹庙景区
走进韩城,就像走进了古典中国的岁月长卷里。“隍庙巷,崇义巷,七十二巷古风景;塔为头,桥为尾,一条龙街文化深。”这首民谣描述的是韩城古城。韩城古城建城历史可追溯至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距今已有近1500年历史,经历代重建、整修而成今貌。古城南北长千米,东西约800米,占地约0.79平方公里,城内五街七十二巷分布其间,庙、寺、观、坊及古民居四合院随处可见,唐、宋、元、明、清古建筑星罗棋布,一城之内,国家级重点文物就达到6处,省级文物达12处,市级文物更是举目皆是。
元代建筑博物馆普照寺
韩城市博物馆
在韩城古城,你常常会恍惚了时光,屋瓦街巷,旧式民居,一如千百年前。漫步于古城,不可错过的是韩城市博物馆——文庙、东营庙和城隍庙,三庙纵贯南北,馆藏6800余件文物,是韩城这座历史名城的缩影。街巷深处宅院相连,一处檐角高挑的宅门,可能是状元府,一些不起眼的古朴小院,可能是进士院,诗礼人家俯拾皆是。住在四合院落的民宿里,徜徉于古风古韵的街巷,漫步于老街品尝美食,人们在这里常常可以圆一个“穿越梦”。
更可贵的是,韩城不止城市保留着古貌,在广袤的乡间也遍布着风貌犹存的古村,清水村、相里堡村、西原村、王峰村、柳枝村等多达几十个,宛如被时光遗忘的珍宝。在众多古村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党家村。1986年,中日联合组团对党家村进行深入调查,日方团长青木正夫先生夸赞党家村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
党家村全貌
党家村位于韩城市西庄镇,村址坐落于泌水流经的沟谷里,依塬伴水,“绿树掩映,青瓦千间”,居民由党、贾两大姓组成,从元代(公元1331)第一位党姓先民由朝邑逃荒落脚到这里算起,已有近七百年历史。数百年间,党贾联姻,垦荒植田,筑家造舍,繁衍生息,并在清乾隆年间联手成立“合兴发”商号,外出经商,全盛时期,商业遍及河南、湖北多地,村中现存的20多条古巷道、123座古民居四合院、11座祠堂即主要兴建于清代商业黄金期。虽经商致富,党家村却敬仰文化,推崇“耕读传家”,仅清末道光至光绪的60年间,村中就出了1名进士、5名举人、44名秀才,半数人家有功名。
韩城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
除了地面上的古老建筑,韩城的地下也藏“奇迹”。2005年,韩城梁带村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此之前,谁也没想到这里竟隐匿着一处建设控制地带为3000余亩的两周遗址,分布着1300多座贵族墓葬。随着墓葬的清理和2万6千余件文物的出土,中国历史上一个早已消失的古国——古芮国进入人们视野,大量罕见的金器、玉器、青铜器等让人叹为观止,建立于遗址基础上的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也随之成为韩城又一个旅游胜地。
山水之城,美食之都
可能因为人文历史过于灿烂,以至于很多人忽略了韩城的自然风光,这里有滔滔的河流、峻秀的山峰、旖旎的湿地、美丽的田园及众多的美食,人们在此不仅能访古寻幽,也能享受自然休闲之趣。
黄河韩城龙门段
韩城之水个性鲜明,澎湃一如黄河,温柔一如澽水。黄河流经韩城65公里,留下了千古奇观——黄河龙门。龙门又名禹门,传为大禹治水的地方,位于黄河出秦晋峡谷处,黄河流经此地,破“门”而出,浊浪滚滚,一泻千里。两岸悬崖断壁,惟神龙可跃,中国神话中的“鲤鱼跃龙门”指的就是这里。
和黄河龙门比起来,韩城的“母亲河”澽水则以清丽婉约取胜。澽水发源于韩城最高峰大岭,自西北而东南流经韩城古城,又折向西南,在司马迁祠脚下与芝水相遇,汇入黄河。韩城古城和司马迁祠之间的澽水河段风光独绝,清澈的河水蜿蜒成带,汇聚而成的湖泊烟波浩渺,亭台楼阁,村落处处,俨然一派“北国江南”的灵秀景象。
韩城香山红叶
韩城之山则千峰竞秀,蔚为大观。韩城西北部山高林密,海拔在千米以上的高大山体就包括大岭、西子峙山、牡丹山、高祖山、香山、猴儿山等。其中,大岭最高,香山和猴儿山最美:大岭位于韩城市西北与黄龙县交界处,古称神道岭,海拔达1783米,沟谷幽深,地势险要。香山位于韩城市西25公里处,海拔1292米,秋日红叶最美,人称“小香山”,据《新唐书》记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先祖曾在山下的白田村居住。猴儿山是盘水和澽水支流小迷川的分水岭,包括东猴山、中猴山和西猴山,三峰屹立,群山起伏,风光如画。
韩城大红袍花椒
由于境内山、塬、川、滩地形多样,韩城物产也十分丰富,西北部牧业发达,盛产花椒,东部盛产粮棉。丰富的物产催生了韩城独具特色的美食,羊肉饸饹、羊肉胡饽、臊子馄饨、油酥角等,皆是别处不常见的,韩城古城里的明清风格美食街及司马迁景区附近的芝川镇,都是外地游客慕名品尝韩城美食的好地方。
韩城,一步一史迹,一眼看千年。光阴流转,只赋予它厚重,却丝毫无损其风华。有故事的韩城,有味道的旅程,等你来访。(利芳)
旅游贴士
景区:司马迁景区、韩城古城、党家村、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黄河龙门、香山、象山、猴山、王峰古寨、欣·沐阳温泉、灞岭狩猎休闲山庄、大禹庙、普照寺、龙门钢铁景区等。
民俗:韩城行鼓、韩城秧歌、徐村司马迁祭祀、韩城围鼓、黄河阵鼓等。
韩城美食
美食:羊肉饸饹、羊肉糊饽、臊子馄饨、油酥角等。
特产:花椒黑酸奶、花椒粉、花椒油树脂、花椒芽菜、花椒啤酒、花椒洗发水、花椒鞋垫、花椒精油、花椒皂等花椒系列产品。
责任编辑:李婷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