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文化改革发展的春风,坐拥丰富文化资源的渭南始终坚持把建设文化强市作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内容。以文化事业为根本,以文化产业项目为载体,以文化魅力凸显城市特色,以文化动力激活城市活力,以文化惠民促进百姓参与,实现了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近年来,渭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不断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强大的向心力,先后被授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
渭南全力打造“一元剧场”、“四进零距”、“青春之梦”等独具渭南特色的文化惠民活动品牌,深受群众喜爱。
坚持丰富文化供给,以大格局、大气魄、大手笔,建起了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博物馆、图书馆等为标志的文化殿堂,打造出“一元剧场”“四进零距”“青春之梦”等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推出了《家园》《大将郭子仪》《渭华星火》《红梢林》《李仪祉》《王鼎与林则徐》等一大批精品力作。
坚持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以文化产业发展为支点,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政策》《关于加快渭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1200余家各类文化产业企业,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9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单位,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渭南坚持以文化为媒,坚持优秀文化走出去,搭建起与世界沟通桥梁,文化渭南在世界舞台上奏出了华彩乐章。
文化产业蒸蒸日上,文艺园地欣欣向荣,文化服务遍及城乡……渭南,正昂首阔步行走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大路上。
凝心聚力,精心打造文化殿堂
在渭南许多群众的眼里和心里,最美的建筑不是恢弘的商业中心,也不是豪华的高级小区,而是累计投入30余亿元建起的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博物馆、图书馆和遍布大街小巷的城市书房。这些地方,没有气势宏大的建筑,但这里有齐全的文化艺术设施;没有豪华精美的装饰,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为渭南群众提供最优质的精神食粮。
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
渭南博物馆投资4个亿,占地90亩,主体建筑共分四层,其中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基本陈列《与华相宜——渭南故事》分为八个单元:物华天宝——渭南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远古寻根——史前时期的渭南;先秦记忆——夏商周时期的渭南;京畿重地——秦汉时期的渭南;龙兴之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渭南;国脉所在——隋唐时期的渭南;俗风和雅——宋元明清时期的渭南;烽火秦东——近现代的渭南。各单元下设小节。每个单元以时代为背景,选择著名人物、代表性事件、重大成就作为“点”,以“点”串“线”、以“线”构“面”,突出各个时代文化特点。同时,蒲城王鼎纪念馆、永丰战役纪念馆、澄县博物馆、大荔丰图义仓、富平陶艺村、韩城博物馆、华州渭华起义纪念馆、潼关杨震博物馆等也各具特色。
文化艺术中心是用来做什么的?在渭南,如果问起这个问题,很多人会这样回答:它不仅仅是用来送文化的,更是用来“种”文化的。
2014年投入使用的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在这里,每一寸场馆都在为群众服务。在非遗展示传习馆,可以开展全市非遗保护传习活动,开展现场技能展示、技艺传承、实地体验等,并收集有刺绣、陶瓷、布老虎、拴马桩、皮影、泥塑、石刻、面花等民间工艺品3000多件;在群众文化艺术培训中心,4个艺术培训室,5个星级团队活动室,声乐、舞蹈、戏曲、书法、美术等7个培训室全部免费开放,群众还能根据学习兴趣“点菜”,艺术中心根据群众需求开班授课,最大限度地为群众开展免费公共文化艺术服务。
目前,渭南市博物馆年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开展各类活动1000余场;渭南文化艺术中心常年开设书法、绘画、瑜伽、茶艺、古琴、模特表演等30个专业,培训学校注册学员的数量平均每年以30%的增长率递增,已累计开设近600个教学班,培训学员近13万人次,有效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百花齐放,彰显文化发展活力
“一元剧场”“四进零距”“青春之梦”……一个个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正在成为渭南最为靓丽的名片之一。
文化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每一个时代都有独特的文化印记,每一个时代都有文化创造者。人民,是渭南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渭南市在文化发展中始终将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重要位置:从文化事业管理到文化精品建设,都渗透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理念。在渭南,无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公共文化服务联动机制创新到由“办”到“管”的职能转变理念创新;还是“一元剧场”“四进零距”“青春之梦”等惠民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到“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渭南始终让各种文化资源深入基层面向老百姓,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并实现“送文化”到“种文化”转变,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让群众真正享受文化体制改革的红利。
得益于此,渭南市打造的“一元剧场”模式荣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殊荣,被中宣部作为文化体制改革亮点向全国推广;“四进零距”工程先后荣获陕西省委“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国家第十届艺术节“群星奖”和国家文化创新工程。
秦腔《清风亭》参加全国梆子声腔展演
2019年7月23日,北京保利剧院。渭南市华州区剧团精心创排的大型秦腔历史剧——《大将郭子仪》首演。精彩的唱腔、精美的场景、跌宕起伏的情节,引得首都1500余名观众拍手称奇。
《家园》《大将郭子仪》《渭华星火》《红梢林》《李仪祉》《王鼎与林则徐》……一部部凝神聚气的精品,用温暖的文字、艺术的图像、传神的声音、感人的形象,勾勒出新时代渭南文化事业发展的脉络。
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擦亮了渭南文化的金字招牌。“一元剧场”晋京,“华阴老腔”“韩城行鼓”荣登央视春晚,进一步提升了渭南文化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同时,戏剧剧本《渭华星火》、剧目《红梢林》《李仪祉》、广播剧《王鼎与林则徐》等16部作品分别获省级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大型秦腔现代戏《家园》作为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唯一开幕展演剧目在延安大剧院成功演出……一系列荣誉,无不彰显了渭南文化的活力。
城市书房
随之而来的是,文化产业已经进入一个崭新阶段,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引擎,助力渭南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仅2018年渭南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到111个,完成营业收入31.7亿元亿元,同比增长24.2%。
走向世界,向海外讲述文化故事
威风凛凛的鼓手头戴战盔,腰束遮鞍战裙,鼓阵排开,鼓镲齐鸣,强劲铿锵的鼓点仿佛黄河咆哮,气势宏伟。2019年2月15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2019欢乐春节”活动中,一股强劲的韩城行鼓旋风掀起了当地狂欢热潮。这种脱胎于元代初期的军鼓乐的艺术,不仅在黄河西岸世代相传、繁荣兴旺,更是跟随着中国文化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力,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了世界。
韩城行鼓走出国门
一个城市品位的提升,需要深入挖掘这个城市的文化特色。近年来,渭南市以文化视角、全球视野审视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立体建构渭南城市形象,不断把文化大市建成文化强市。
“形于中”而“发于外”。近年来,渭南市不断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渭南文化魅力。
2013年,“中国壹日·渭南表情”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亮相法国巴黎,为纪念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十周年献演;2014年,渭南非遗亮相世界汗血马协会特别大会暨中国马文化节开幕式;华阴老腔应邀赴美国、新西兰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巡演和中西方文化交流;华州皮影受邀参加首届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开幕式和博鳌亚洲论坛。一次次的文化交流活动不仅让渭南非遗赢得了良好声誉,同时也带动渭南的地方特色美食相继走进奥地利维也纳、捷克布拉格、匈牙利布达佩斯等欧洲历史文化名城,并在当地引起广泛关注……
文化为媒,搭起了与世界沟通合作的桥梁。目前,渭南市已与匈牙利赛格德市、南非夏利普市、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韩国龟尾、俄罗斯共青城等9个国家10个城市建立友好关系,并与这些国家和友好城市在经贸旅游、文化科技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和密切交流。(白水)
责任编辑:李婷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