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一座城的“诗和远方”

发布时间:2020-05-08 08:59:42 来源:中国报道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赋予黄河沿岸城市的责任使命。2019年9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表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着华夏文明的根与魂。陕西省渭南市作为黄河之滨一座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的城市,要实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抢抓重大战略机遇,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大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黄河文化旅游这篇大文章,实现由文化旅游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坚实跨越。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19年9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布局黄河流域发展,提出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擘画了黄河保护和发展的新蓝图,为推动新时代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科学的指南。

大西高铁

黄河像一条“巨龙”昂首摆尾,由西向东腾飞在中华大地上。在渭南境内,流经韩城、合阳、大荔、潼关,长达103公里,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州内河流均属黄河水系。千百年来,在母亲河的哺育下,一代又一代渭南儿女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培育出独特的文化底蕴。黄河文化是渭南的文化软实力,是激发渭南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中共渭南市委书记魏建锋表示,“要深入贯彻国家发展战略,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过程中体现渭南的责任。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加强重大问题研究,梳理提出推动‘黄、渭、洛’三河生态保护的具体思路和措施,形成总体工作方案。要深入挖掘黄河沿岸文化资源,坚定文化自信,讲好‘黄河故事’,做好黄河生态保护这篇大文章,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绿水青山新渭南

近年来,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全域布局、打造品牌,着力构建黄河文化旅游新格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功创建,文化惠民品牌享誉全国,“华山+”金字招牌的引领效应日益显现,旅游联盟影响力不断扩大,“山、水、城、陵、红”五大旅游特色品牌魅力彰显,旅游活跃度和满意度保持全省前列,辖区文物保护应保尽保,实现了渭南文化旅游的高速发展。以洽川湿地、潼关三河口湿地等景区为核心的黄河风情游,以仓颉庙、梁带村两周遗址、唐桥陵、党家村等旅游景区为载体核心的根祖文化游,以西岳华山、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山水景观为核心的特色山水游,以司马迁祠、西岳庙、华山玉泉院等为核心的宗教文化游,以华山御温泉为核心的休闲养生游……在推进全域旅游创建的新阶段,渭南兼顾古今、文旅并重,一幅幅“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新画卷正在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

 

“渭”您而来,渭南有底气

位于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渭南坐守陕西“东大门”,阅尽唐长安城的繁华,藏着中原腹地罕见的地理奇观,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与枢纽。在这里,秦岭与黄河相依相恋,西岳华山势凌云天,三河湿地风光旖旎,古丝路商队的驼铃西出潼关走向世界……

云漫华山

渭南是黄河文明探寻之根。距今约8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曾在此繁衍生息;旧石器甜水沟遗址发现的大荔人头骨化石,是研究我国和东亚地区古人类发展史以及探索黄色人种起源的重要科学依据。新石器时期的华县老官台、元君庙——泉护村、华阴横阵等遗址在中国考古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魏长城遗址是我国境内现存最古老的长城之一。华阴西岳庙、韩城文庙、白水仓颉庙、蒲城清代考院、澄城乐楼等遗存,如同绝本经典,记载着华夏文明悠久的历史。韩城两周古墓群、以桥陵为代表的唐帝王陵墓,宛如遥远的星座,闪烁着神奇的亮光。渭南国家文物保护单位61处,居陕西省之首,全国地级市前列。继韩城梁代村古遗址填补了西周末东周初文化文明的空白之后,又发现了澄城县刘家洼东周文化遗址,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渭南是黄河文化创造之源。渭南的先民吟诵出“中华第一诗”——《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字圣仓颉创造了汉字;酒圣杜康酿造出美酒;史圣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著写了光照千秋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莘国(今渭南合阳)人伊尹奉商汤之命,作《大护》,歌《晨露》,修《九招》《六列》,编辑了第一首国乐。

渭南是黄河人文荟萃之城。周、秦、汉、唐两千多年,渭南一直是十三朝古都的京畿之地。这里曾出过隋文帝杨坚等6位皇帝,宋代明相寇准等80多位宰相,唐代大将郭子仪、爱国将领杨虎城等300多位将军以及著名诗人白居易、“四知先生”杨震、水利大师李仪祉、著名政治活动家屈武、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推选的100个世界名人,中国占6位,渭南历史文化名人隋文帝杨坚就是其一。 “华山风骨·渭水襟怀”的渭南精神,熠熠生辉,代代相传。

著名风景名胜景区韩城司马迁祠

白水仓颉庙前殿星轨

渭南是黄河民俗绽放之乡。拥有同州梆子、阿宫腔、老腔等11个剧种,占陕西省剧种总数的四分之一,被专家誉为“戏窝子”。拥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被誉为世界电影之活化石——华州皮影戏;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项,省级109项,居全省之首。渭北的栓马桩被誉为“蕴藏在民间的地上兵马俑”。云麾将军碑、蒙汉合文碑、曹全碑、西岳华山神庙碑等名碑珍石享誉国内外。此外,木雕、面花、剪纸、提线木偶等民间艺术巧夺天工,传承着文化的变迁,蕴积着文化的厚重。

渭南是黄河旅游富集之地。奇险峻秀的西岳华山,傲居五岳之首,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风景秀丽的洽川,融“山河湖滩泉”于一体,是黄河流域最大最完整的干流湖泊型湿地风景区。举世闻名的唐十八帝陵,渭南拥有9座,规模宏大,雄伟富丽。在这里,还可以探寻少华山红崖密林的绮丽静谧,赏阅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韩城的史韵风华,体味天下第一仓——丰图义仓的亘久弥新,窥探千古雄关——潼关“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的磅礴险要。渭南市现有5A级景区1家、4A级13家、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4个,华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影响力日益彰显。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陕西渭南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思想精髓,要把渭南建成黄河文化极具传承之地、黄河旅游极具代表之地、黄河发展极具活力之地和黄河通道极具开放之地。”时任渭南市市长李毅如是说。

 

“渭”您而来,渭南有准备

巍巍秦岭山、滔滔黄河水,全域旅游在渭南有着深厚的生态基础和人文基础,并推动黄河文化旅游带的发展如何与新时代擦出火花、实现新的发展,让渭南旅游宝库中的“珍珠链”舞起来?渭南文旅人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近年来,渭南大力推进“黄河文化旅游”整体品牌建设,打造国家级黄河文化旅游廊道,做足黄河华夏京畿道文化、东府民俗风情和黄河湿地旅游大文章。深度整合黄河渭南段文化和旅游资源,出台相关激励鼓励政策,实现渭南沿黄区域旅游一体化产业集聚发展。在全国呈现“陕西黄河,独秀渭南”的生态特色,亮出“登西岳华山,观最美黄河”渭南文化旅游名片。同时,以沿黄观光公路为纽带,加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深挖渭南段黄河文化精髓,铸就渭南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魂”。

渭南-中国报时城

围绕华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任务,紧盯市场需求,渭南每年策划包装文化、旅游、文物项目各30个以上,五年内累计建设200个项目,总投资突破1000亿元。策划推动华阴国际慢城示范区建设,打造以田园风光为主要特色的全域旅游休闲目的地。推进白居易文旅小镇和白水仓颉上古文化园等产业项目建设,打造一批集文化和生态为一体的城市文化旅游园区。按照习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指示精神,建设集科研、展示、培训和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刘家洼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渭南博物馆建成全省首家智慧博物馆,加快唐帝陵数字化建设项目的申报,用现代科技再现大唐的兴衰历程和盛世雄风。

2019年,渭南持续推进实施品质提升“七个一工程”,即一个三年行动方案、一期局长电视访谈、一场全国高峰论坛、一批优质旅游示范单位、一系列戏曲精品展演、一个对外宣传旅游口号、一批夜游经济集聚区,确保“年年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大戏、天天有演出”。加快韩城司马迁祠5A级景区创建;在全市十大旅游产业集聚区开展多层次系列旅游景点建设,重点开发观光休闲、度假探险、养生科普、文化体验等相结合的高品质复合型旅游产品。

蒲城桥陵石刻

在此基础上,渭南以全域旅游示范创建为抓手,构建国际华山品牌,实施华山与少华山、御温泉等景区的一体化融合发展。打造黄河湿地文旅品牌,积极创建洽川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快建设一批具有“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渭南特色”的城市书房,创建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知名旅游小镇。塑造帝陵文化品牌,以桥陵国家大遗址公园为龙头,建设国家级帝陵遗址公园群和百里帝陵文化旅游长廊。打响红色旅游品牌,推动渭华起义、富平红色景区与陕甘边红色旅游景区融合共享发展。

2019年,渭南着重在中心城区着力打造夜间购物系统、夜间观赏系统、夜间学习系统、夜间娱乐系统“四大夜经济系统”, 打造“不夜渭南城”。比如在华山景区,将通过“点亮西岳庙、激活岳庙街”项目,有效延长每年300万登山游客停留时间,在全市带动培育一批集夜景观览、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为主的夜经济体验集聚区。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诗和远方,代表的是梦想、是追求、是努力、是期盼。如今,渭南文旅融合发展的“种子”破土而出,正在茁壮成长为撬动旅游产业大发展、大提升、大跨越的支点。

 

“渭”您而来,渭南有诚意

黄河最壮观的地方在韩城,这里是大禹治水故事和鲤鱼跃龙门传说的发源地。党家村民居以“民居瑰宝”“东方人类居住村寨活化石”享誉海内外,如史诗般恢宏大气;晋陕大峡谷、黄河古龙门、香山猴山、芝水澽水等自然景观唯美壮观……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思路,韩城市将最具特色、最富代表性的黄河和史记文化元素深度融合,将韩城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有机结合,打造“有故事的韩城,有味道的旅程”这一鲜明亮丽的文化符号,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韩城印象”。

蒲城唐惠陵景区

带着高原的飒飒寒风,裹挟着无尽的泥沙,黄河穿山凿谷一路蜿蜒前行。至合阳,形成了黄河流域规模最大的温泉湖泊型湿地。“万顷芦荡、千眼瀵泉、百种珍禽、十里荷塘、一条黄河、秦晋相望。”这是洽川风景名胜区的真实写照。这里一年四季风景各异:春天蒹葭遍地,夏日绿波万顷,秋季芳草萋萋,隆冬百鸟酣栖。市民马女士感慨地说:“黄河,是我们这个县城的幸运。”

初冬,芦花飘荡、残荷如水墨画。在大荔县黄河湿地,网格状的渔场与藕塘不规则地排列着,各种候鸟集中在一处处滩涂水面栖息越冬。原生态的湿地边,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构成了华原村色彩斑斓的屋顶、街道,宛若童话世界。“是不是感觉我村像花园一样漂亮又时尚?我们现在是美丽乡村,又靠着沿黄公路,来这旅游的人可多了,做点小生意东西也好卖。”村民李晓录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是黄河给了这一方百姓生产生活的资源。随着文旅不断加速融合,湿地周边旅游项目逐渐叠加,除了有自然景观外,还增添了民宿、农家乐等项目,延长了产业链,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对他而言,黄河更是一条致富河。

“第一次在黄河边听秦腔、赏牡丹、吃肉夹馍、品鲶鱼汤、泡温泉、坐游艇,这里的风景壮美秀丽,给了我很多惊喜。”来自南京的游客张乾忠感慨地说。最让他意外的是,潼关县的景点还向所有游客免费开放。从“风筝大赛”到“围棋大赛”,从“全民健身”到“全域旅游”,金城潼关立足文旅融合,充分挖掘“山、水、金、城、关”等优质文化资源,确立了“一城三园一街”和“十里画廊·慢游潼关”两大旅游体系,重点打造潼关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黄河湿地公园、小秦岭国家矿山公园、岳渎公园和水坡巷国家历史文化名街等经典景区,全力推进乡村生态旅游建设,形成黄河金三角区域首个“吃、住、行、购、游、娱”旅游度假天堂及文化旅游新地标,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县向文化旅游名县的跨越发展。

渭南博物馆展馆

以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旨在依托沿黄公路的建设,高效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打造开放且具有较高国际国内知名度的渭南沿黄生态核心区、黄河山水文化富集区、黄河民俗风情旅游目的地。这是渭南市文旅局“文化+旅游”发展的探索路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变成旅游工艺品;农副土特产品变成旅游商品;乡村山居变成民宿;传统民俗变成旅游新体验……当下,渭南市文旅局把促进全域旅游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旅游+”,促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全面增强旅游发展新功能,使发展成果惠及各方,构建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新格局。

“当前渭南文旅融合依托黄河文化旅游一条主线,推动文化、旅游、文物三方面深度融合,塑造‘山、水、城、陵、红’五大特色品牌,打造旅游品质提升‘七个一’工程,把黄河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讲好黄河故事,做好华山文章,倾力构建黄河文化旅游新格局,以高质量发展加快诗和远方的大融合、以高质量发展促进旅游品质的大提升、以高质量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常伟信心满满。

沿黄旅游公路

当前,渭南文旅人正以开放的思维、开阔的胸怀、合作的模式,携手黄河沿线各个城市,一起担当新时代的责任和使命,以倾城姿态发挥文旅融合倍增效应,让文物活起来,让山水动起来,让文化火起来,让城市热起来,让产业强起来,让百姓乐起来。(燕子)

责任编辑:李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