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西安市阎良区、周至县等5个区县新增学位计划公布

发布时间:2020-04-01 17:53:4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师霞 报道)4月1日,西安市第三场公办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阎良区、临潼区、鄠邑区、周至县、高新区等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辖区学校的建设进展。

阎良区:秋季投用7所学校,新增学位2190个

阎良区委书记王育选介绍,去年以来,阎良区扎实落实西安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争创“陕西领先、西安一流”为目标,迅速启动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三年投入4.53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学校13所、增加学位6150个;依法落实“三个增长”,2019年教育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达到23%,今年和明年将分别达到24%、25%;全力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努力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切实以区域教育质量水平的全面提升,为西安建设教育强市作出应有贡献。

据介绍,今年秋季投用7所学校,新增学位2190个。目前,宝安紫韵幼儿园等2所学校已试运营,阎良一中等5所学校按进度加快推进(3所5月底竣工,2所7月竣工);明后两年投用的6个项目中,聚宝小学已提前开工,另5个项目前置手续即将办理完毕。按照“一校一策”原则,全力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整体办学质量,近期,已经开始对10所义务教育学校软硬件进行提升。同时,针对学位总体充足、城区略显紧张的态势,坚持学区“相对固定、细微调整”原则,区内名校与新建校、发展相对滞后学校组建紧密型联合体等方式,扎实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目前,正在推进秋季新投用的新华路中心小学通过“一长多校”的模式,成为西飞四小的分校。阎良区是全市第一批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最边远的小学现有学生529名,阎良的孩子基本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抓品牌、优质量,推动“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坚持“五育”并举,着力办出特色、形成品牌。打造精品课程,建立“1+1+x”教科研新模式(1个教研员+1个学科教研组+三级三类骨干教师),深入推进教学研究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名师公益优课”建设,不断推进品质课堂建设。关山中学、阎良一校荣获“全国中小学品质课程实验学校”称号。打造特色教育,在西飞一中开设航空班,首次面向全省招生30名;在6所学校设立试点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创建以航空科技、历史文化、设施农业等为主题的地域研学教育基地,延伸学校教育内涵。打造实践课堂,将“教育与竞赛”“科普与体育”“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阎良区学校现有各级各类航模队32个,成功承办省级航模大赛、电脑制作机器人大赛,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40余项,省级奖项60余项,市级奖项200余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临潼区:秋季将建成投入使用学校(幼儿园)7所

临潼区代区长黄可介绍,2019年以来,临潼区立足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要求,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努力实现到2021年,全区办学体制机制更加优化、学位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教育教学质量普遍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临潼区结合学龄人口增长预测情况,2019-2021年,分阶段组织实施各类学校(幼儿园)的新建、改扩建项目,新建包括秦汉九年制学校、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渭北学校(初中部)2所,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2所,将新增学位4800个,加上目前存量学位4400个,可满足义务教育阶段新增学龄人口8300名的就学需求。

2020年秋季临潼区将建成投入使用学校(幼儿园)7所,截至目前已建成使用1所(徐杨公义小学综合楼),主体工程完工4所(任留第二幼儿园、交口第二幼儿园、新市第二幼儿园,油槐中心幼儿园),正在施工2所(徐杨新华小学综合楼、马额中学综合楼)。

2020年启动新建,2021年建成投入使用学校(幼儿园)7所,截至目前已开工建设4所(新丰小学、任留小学、新市小学、相桥小学综合楼),正处招投标阶段的有2所(栎阳第二幼儿园、零口第二幼儿园),计划4月初开工;招投标前期准备1所(实验小学综合楼),计划6月初开工。

黄可介绍,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临潼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经预测,2020年秋季,临潼区幼儿园小班、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学位需求分别是7500个、7857个、6465个,可提供学位分别是10680个、7920个、6600个,幼儿园及义务教育各学段起始年级学位供给充足。临潼区将把公办义务教育质量提升作为今年的全区工作重点,通过专班指导、科学谋划、教学研讨等举措,重点打造一批教学质量有保证、学生素质有提升、学校办学有特色的优质学校。重点实施秦陵初中、土桥初中、康复路小学、砖房小学等8个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项目(其中小学5所、初中3所),9月开学前全部完工。拟定了《全区公办学校质量提升方案》,深入推进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和教师全员培训,进行任期和年度目标考核,全面提升公办学校质量。

鄠邑区:区内学位可满足义务段学生就学需要

鄠邑区委书记范九利介绍,近年来,特别是全市教育大会之后,鄠邑区始终将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借力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教育项目建设方面,共启动学校建设项目11个,3月初已有序开复工,建成后将新增学位5175个。其中:2020年秋季拟投入使用的3所学校综合楼主体已竣工,可保证按期招生;12所薄弱学校提升工程中的2所已竣工,其余10所学校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同时,组建“名校+”教育联合体14个、“名校长+”研修共同体10个、区级“名师+”工作室22个,“三名”示范引领作用初步显现。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对7所重点学校校长实行公开竞聘;赋予校长考核权、用人权,对考评优秀等次的学校绩效奖励提升25%,打破了绩效工资“大锅饭”,树立正向激励;拟定“区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方案,正在确定改革试点学校。

范九利介绍,根据目前摸底情况,2020年秋季,全区小学将新入学5098人,可提供学位5341个;初中将新入学3920人,可提供学位4691个,区内学位可满足义务段学生就学需要。针对城区学位相对紧张的问题,今年秋季,鄠邑区城区内公办义务段可新扩容学位570个,能满足符合条件群众对城区学位的需求,杜绝“大班额”问题。

他表示,按照三年行动计划年度任务,今年投资1.62亿元,启动新建新区初中、新区第二小学;投资1300万元,实施甘河中心小学、余姚小学等4所学校改扩建项目;投资522万元,完成渭丰初中等12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提升工作,全面改善公办义务段学校办学条件。加大校长队伍培养,发挥22个区级名师+研修共同体的示范引领作用,筹建“名校长工作室”,年内再确立30个校级名师工作室,实现区内“名校+”全覆盖。

周至:秋季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所

周至县委书记杨向喜介绍,周至县始终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紧盯“建设教育强市”目标,举全县之力实施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稳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先后已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陕西省“双高双普”合格县验收评估。

建学校、增学位、保供给。严格落实《周至县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计划投资3.28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5所,增加学位5160个。2020年秋季入学前,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所,新增学位1080个;2021年秋季入学前,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所,新增学位630个;2022年秋季入学前,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所,新增学位3450个。今年秋季周至县预计入学新生10943人(小学6665人、初中4278人),可提供学位13070个(小学7020个、初中6050个),学位供给充足,可满足新生入学需求。

周至县围绕“打造教育铁军”目标,通过外引内培、释放人事改革红利等举措,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深入推进“三名+”工程,目前周至县已组建周至七中、二曲街道东街小学等市级“名校+”教育联合体4个、县级56个,已组建二曲中学、二曲街道西街小学等“名校长+”研修共同体6个,实现了学段全覆盖。

今年计划组建县级“名校+”教育联合体10个,市级“名师+”研修共同体2个、县级10个。实施校长教师队伍提升工程,每年安排专用经费不少于300万元用于校长教师培训。探索实施教师“县管校聘”、职称“评聘分离”机制,加大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倾斜,2019年优质学校到相对薄弱学校、乡村学校交流轮岗248人,今后每学年不低于200人,其中优秀教师比例不低于30%。

高新区:50所新建学校7月底前全部建成

西安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齐海兵介绍,西安高新区扎实推进“1346计划”,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学位保障,提升教育质量,打造高新优质教育品牌,打造高新优质教育品牌,争当教育强市先行示范区。

加快实施“1346”计划,建设全市教育发展高地。坚持1个定位:争当教育强市建设先行示范区。达到3个目标:校园最安全、最美丽;“名校+”全覆盖;全面解决临聘教师问题。实现4个示范:优质均衡示范,品牌特色示范,改革创新示范,要素保障示范。推进6大工程:党建引领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教师队伍提升工程、均衡发展推进工程、品牌特色打造工程、管理改革创新工程。

齐海兵介绍,西安高新区投入134亿元用于50所新建及87所改扩建学校建设。截至目前,50所新建学校已建成11所、27所主体已经封顶、12所正在进行主体施工,7月底前全部建成。87所改扩建学校中,首批10所学校已于寒假期间启动施工,其余77所4月份启动,7月底完工。到9月开学前,高新区初始年级可提供小学学位20340个,初中学位12100个,实现义务教育公办学位全供给,公办小学、初中就近划片入学比例达到100%。

加强要素服务保障,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按照“三硬一软”标准,同步做好学校软硬件建设。“三硬”即,设施设备硬:所有新建学校高标准配备好教学设施设备,课桌椅3月底全部采购到位,学校共性部室设备采购3月底招标。教师队伍硬:去年10月启动公办学校教师全国巡回招聘以来,已招录380名教师,今年3月底面向社会再招聘1000余名教职工,5月底完成招聘并启动培训。管理团队硬:实行“名校+”、“名校长”全覆盖,4月初启动部分校(园)长招聘,5月底完成。“一软”即:在13个“名校+”教育联合体基础上,新增组建新建学校“名校+”,实现“名校+”升级全覆盖。

加速教育品质提升,促进优质资源均衡。全面深入推进“名校+”工程。通过“名校办分校名校办新校”等紧密型“名校+”工程,实现学校管理方式、教育设施、师资力量的基本均衡。2019年率先在全市实现“名校+”全覆盖、试点推行“一长多校”教育联合体,2020年将新建学校全部纳入“名校+”管理体系,同时推广“一长多校”集团化办学模式,计划完成4个名校集团化建设。加强教育队伍建设。2020年,西安高新区将加大高层次和紧缺人才自主招聘力度,给予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启动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全年引进2-3名全国知名校长,打造10-15名国家级名校长;引进、招聘一批优秀教师、优秀毕业生,增加人才储备。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对郭杜中学、52中、东大初中、五楼初中等10所中小学进行硬件、软件重点提升,在秋季开学前实现明显改善。

责任编辑:李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